林玉合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廣東 529100)
新課改、新高考下的歷史教學新探索
林玉合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 廣東 529100)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新高考的實施,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對教師的挑戰也更大了,我們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本文對新課改、新高考下的歷史教學進行探索,以期能夠提高歷史教學成效。
新課改后更強調“堅持以問題為中心,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歷史學科意識”的命題理念,即高考命題要從以教材為據轉向以課程為據。2016年廣東采取全國卷后,我們在備考中更深刻體會到了這點。全國卷基本秉持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命題理念,材料相當豐富,而且材料情境基本上都超越教科書,淡化對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直接依賴,有利于進一步引導創新教學。[1]
在過去廣東卷的選擇題只有一重思維,題干與選項往往是直接的映射關系,邏輯環節較少,只要抓住關鍵詞,基本可以鎖定答案。全國卷經常出現需要二重推導的選擇題,思維力度更大,邏輯環節更多,很多題目除了需要理解概念,更需要合理推導。非選擇題也更注重綜合能力的考察,符合高校選拔人才的需要。[2]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擔負著特殊使命。要擺脫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影響,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一定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實踐。新課改后更注重的是要讓學生自己走入課堂,自身融入課堂,成為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人。
近幾年我們科組嘗試進行“導學案教學”,如《太平天國運動》(復習課)這課,我們的導學案進行了如下設計:
第一部分是基礎篇,要求學生自主結合課本、復習資料,梳理基礎知識,完成基礎篇的題目。基礎篇的題目設置了三個:(1)閱讀課本第54頁第一段,并結合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分析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2)閱讀課本第54—56頁,結合地圖冊整理歸納太平天國運動的經過,認識其勢力范圍的發展及天國的興衰。(3)治國方案:《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結合課本內容完成表格)。
第二部分是探究篇,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討論完成探究問題,我引用了大量材料設計了四個問題:1、指出“世間的不太平”如何推動太平天國運動興起?2、概括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如何“創太平世界”?談談你對他們“設想”的認識。3、馬克思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變化?分析馬克思認識發生變化的原因,并說明我們可從中學習馬克思怎樣的治學態度。4、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有何不同,各自依據是什么?從這些評價中,你能得出怎樣的認識?
學生根據導學案中這些問題,在課前、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展示、相互質疑、補充等環節,完成了教學的目標,更好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機會,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教學的效果更好。
當前的新課改、新高考考查的知識與能力往往是高于教材的,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Ⅰ卷24題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是?”和“2013年新課標全國Ⅰ卷25題自漢至唐,儒學被奉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學多被稱作“孔孟之道”,促成這一變化的是”,這兩題所考的儒家思想的內容在我們歷史教材并沒詳細涉及,假如我們在授課時能把儒家思想整個發展的過程,包括它最初借鑒吸收的思想、孔子后發展的過程、近代、現代的遭遇等內容都能講清楚,那考生在考試時必然會更有把握。
在講羅斯福新政關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我布置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和查閱資料:“什么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或國家資本主義?在歷史上還有哪些國家哪些時期實行過類似的政策?”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資料,他們會得出一些課本沒有的知識,再如在講歐洲一體化時,我除了讓學生復習其原因、過程、影響等基礎知識外,還設計了如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1)歐洲走向一體化的過程其實是主權讓渡的過程,請你列出其主權讓渡的兩個例子說明。(2)你如何理解歐洲主權讓渡與民族意識的沖突?請以英國為例說明。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對歐洲一體化的內容能更深入地了解,思維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3]
目前在我們學校高二年級嘗試進行“走班制”分層教學。如何進行分層呢?1、目標分層、教學方法分層。按照學生的成績分為A班(基礎班)和B班(提高班),老師針對同一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學習水平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A班(基礎班),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重點訓練歷史概念、重大事件的識記和理解。B班(提高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掌握基礎知識、概念的內涵外,多增加情景、材料以拓展概念的外延,同時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在課堂上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等教學模式,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2、練習分層:在課后作業和晚練上,A班任務是練習冊中由教師挑選出來的部分基礎練習。B班學生,除課后練習外,布置能力題特別是全國卷41題的題型給學生進行練習。3、評價分層:對A層學生,我們的目標是培養興趣和增強信心,所以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習態度方面。教師要善于敏感的發現他們進步的地方,盡管他們可能一開始答非所問或成績很差,但只要有進步,就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對B層學生,則力爭要求他們全面而準確的思考,多鼓勵引導該層學生發散性的思維、嚴密的邏輯,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挖掘。
以上是我們實行新課改的一些創新思維和方法。新課改、新高考需要實踐,需要總結,需要探索,做為新課改、新高考一線的教師,我們的課改、教學探索之路還是任重而道遠。
[1]教育部考試中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文科.課程標準實驗.201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梁海霞,《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北極光,2015年9 期
[3]沈宇赤,《高中歷史新課程“分組合作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