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娃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長春 130021)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閱讀教學訓練
李藝娃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吉林長春 13002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基本教學,也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只有加強學生閱讀教學訓練,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有所積累,進而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閱讀的重要性在于開拓學生視野,增強素質,是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語文核心素養 培養 閱讀教學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是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更多地依靠學生自身在讀寫實踐中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和自我升華的過程。”閱讀,是開闊眼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努力落實新的教學理念,潛心于閱讀教學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有效地激活課堂,豐富學生情感和語言文字的積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閱讀教學帶來的無限樂趣。[1]
閱讀的方法很多,哪些方法最適合初中學生,需要選擇,需要實踐,只有選擇好的、適合的讀書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閱讀教學,才能更多地汲取文學的營養,根據教學實踐,總結以下幾種閱讀方法。[2]
書籍猶如一盞明燈,可以指引前進的方向,但是,我們知道,有許多書籍并不適合學生閱讀,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所以,教師要指引學生有選擇性的讀書,讓學生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的書來讀。
讀書時,在書上要通過勾、畫、圈、點,做出各種有用的記號,這對于促進學生邊讀邊思考,加深記憶,增強讀書的效果具有很多的好處,如果所用的符號還不足以表達你讀書時的想法,可以在書本空白處寫上字或是寫上幾句話,但是,所寫的內容要精簡明了。
讀書要學會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有的書只供一嘗其味,有的書應當咀嚼消化,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讀較多的內容,獲得較多的知識,對于學生的學習大有益處,但是有些作品,學生在閱讀時,不僅要把握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還要從所讀的內容中得到寫作方法的啟發和指導,以提高寫作的水平。
課外閱讀不僅是課內閱讀的補充,而且對課內閱讀會起到強化和促進的作用,同時,學生在大量的、多種方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知識和方法,就能逐漸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1.有目的、有計劃地推薦課外讀物,要給學生推薦那些思想內容健康,能鼓舞學生上進,語言文字規范的讀物。讀物的內容和形式,盡可能與課文有聯系,使課內課外相互促進。
2.課外閱讀要做到及時的反饋,及時查,反饋和檢查的方式有:統計閱讀篇目,寫閱讀感受,舉行閱讀知識競賽,展示優秀閱讀筆記,評比出課外閱讀先進分子,通過一系列的反饋檢查,達到促進課外閱讀的目的。
3.有針對性地指導課外閱讀,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目的和水平,教師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經驗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新時期的初中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十分深廣的,對于學生語言文字的反應是多元化的,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和學生閱讀體驗相結合,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不要僅僅布置學生的閱讀任務,還要把目光關注于學生閱讀過后的體驗。例如,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課,作者朱自清寫父親送自己上火車坐定后,去買橘子爬月臺的那一幕,這在作者的眼里,那一剎那是時光的永駐,是父愛溢滿于胸中的感動,可憐天下父母心,有父母的孩子有誰不曾體驗的父愛母愛的,但是,同學們缺少的是觀察和細心的體驗,而教師在學生閱讀后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閱讀情感,激起學生心靈的情感波瀾,捕捉學生情感的智慧火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去說,去寫閱讀體驗,使閱讀教學實現其真正的意義。[3]
美國心理學家J·R·安德森認為,一種活動如果滿足三個條件才能稱為問題解決活動:“它必須是受目標指引的,它必須包含有一個序列的操作,而且這些操作必須具有重要的認知成分。”因此,我們語文講讀課的具體做法是以“疑”起始,以“練”作結,目標導控,有序推進,把學生的思維步步引向深入,從而培養學生的多維語文素養。步驟如下:
“疑,思之始,學之端”,要打開學生的思路,教師必須在課前精心設疑。課前的精心設疑是建立在教師課前對文本深入細致的閱讀上。因深入細致的閱讀,有了自己感受和體驗、思考和見解。
教師將“疑”展示給學生后,學生采用“讀一讀”“查一查”“想一想”“問一問”“記一記”“議一議”“講一講”“寫一寫”等方法進行自學、互學、探幽發微、釋疑解惑、品味感悟。
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強化讀寫,聚焦語用,把離散狀態的言語抽象、歸納、概括為清晰的表述,把握內在的言語規律,提煉出豐富的言語精華,儲存積累,豐富語言庫存。
通過詞語檢測、模仿練習,使語例及其規律得到檢驗、鞏固、校正與充實。或教師當堂出題檢測語言知識點掌握的情況;或由教師創設一種情境,也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選取一個情境,進行遣詞造句的模仿練習。
在這里,“設疑”是關鍵,重在激發學生自學、互學;“引導”是示范,是老師相機點撥;“濃縮”是師生共同抽象,概括閱讀規律;“操練”是落腳點,目的是鞏固。在每一個環節里,教師引導下的互學互議、相互展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伙伴之間知識與能力對稱的小組合作、同伴互助更容易形成“心有靈犀一點通”意會效果。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經是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初中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認真鉆研閱讀教學實施的方法,努力尋找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實現初中學生閱讀教學新的突破,讓閱讀教學為課堂添加生機,為語文增加魅力!
[1]顧之川.論語文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語文教學,2016(03).
[2]徐默凡.多讀就能學好語文嗎?[J]語文學習,2015(10).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