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麗霞
(四川天全縣第一初級中學 四川天全 625500 )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方法
駱麗霞
(四川天全縣第一初級中學 四川天全 625500 )
閱讀是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很多學生的閱讀不理想,有的學生根本不讀就說自己不會,缺乏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的根源就在基礎知識匱乏,學習方法欠缺。試想,如果學生詞匯量豐富,語法掌握牢固,那么閱讀文章時就會流利快速,能夠讀懂讀通。但是如果基礎知識欠缺,學習方法也卻在缺陷,那么閱讀時就會障礙重重,讀不通、讀不懂、讀不透,自然就會認為閱讀難,就會從心理上排斥,而逐漸對閱讀失去信心。由此可見,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對閱讀重拾信心,關鍵就在于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正確的學習方法,牢固掌握語法,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快樂閱讀。
初中英語 閱讀理解 學習方法
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按照語言學習規律,學生必須吸收相當數量的語言材料和經過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才能獲得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閱讀理解就是可以綜合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由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并不只是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使用,還包括對英語母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工具的能力。通過閱讀理解的由淺至深的掌握,可以了解各類英語語法結構,和豐富的語言背景知識。下面就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淺要談談對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認識: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說則要注意其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著重把握論點、論據、論證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了。
從初一起,教師就應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明確初中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應采用的措施。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細化到每一個教學模塊,避免閱讀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無論是哪種課型,我們都必須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其次才是針對這些目標考慮采取哪種教學模式。閱讀有多種目標,包括尋找信息、提高閱讀技能、獲得語言知識、增加生活樂趣等。對于中學階段的英語課程來說,其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應該定位于培養學生讀和說兩種能力。應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去設計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初中學生的語言知識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中的語言現象及其內容,對課文中的詞、短語和語言現象進行有重點的分析和講解,不能過于復雜,必須帶領學生一步一步的去閱讀。可以在上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并帶著一些疑問來到課堂。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的部分就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備課時,就要對文章閱讀的基礎部分和文章精華有著一定程度的把握,充分地利用教材,應該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全面、準確的講解。首先應該讓學生初步感知到教材內容,然后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文章的局部內容進行仔細的探究,再歸結到文章整體上,深化教學內容的主體,使語言知識和閱讀能力兩方面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語句語法的教學,也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訓練,解疑答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
教師要清楚閱讀理解的目的,以優化閱讀教學結構,從而達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資源的目的。要善于激發學生閱讀的主觀意愿,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要做到多讀通讀,第一次閱讀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獲取詳細的篇章信息。第二次閱讀,教師要提出細節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認真的閱讀與思考,進行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以讓學生深刻理解。閱讀完成后要加強對語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結構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圖層次的理解,對于學生的閱讀來說是一次飛躍與提升。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圖表等形式來展現文章結構,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脈絡。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所以指導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是很必要的,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下有價值的生詞,好句子,或者是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歸納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老師要查閱筆記,科學及時地給予評價,為了調動積極性,引導學生更用心地去進行英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