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衛紅
(江西省奉新縣冶城職業學校 江西宜春 330700)
淺析多媒體環境下高中歷史教學
涂衛紅
(江西省奉新縣冶城職業學校 江西宜春 330700)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為現代教育中教學手段的更新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關鍵性階段,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現代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已經被大家普遍接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既能體現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生動活潑,也能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歷史理論,接觸大量的歷史史實。
多媒體技術 歷史教學 利弊
生動活潑的歷史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創設較真實的歷史情景導入,能刺激學生好奇心,“鮮活”課本知識。良好的課前預習指導,能啟動學生的興趣,“盤活”課堂氣氛。有效的自主探究,能極大的調動參與意識,“激活”學生的創造熱情。多樣課后總結,能引導學生反思,“撥活”學生能動性。讓歷史課堂教學“活”起來。[1]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教學手段,它利用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傳遞信息,成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成為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問題。[2]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歷史學習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在學習《秦王掃六合》時,通過展示“秦始皇兵馬俑”的圖片,創設認知情境;播放“秦滅六國”的Flash動畫,配以戰馬奔馳的音響效果,使學生認識統一的歷史過程;展示戰國時期不同的文字和貨幣圖片,使學生感知統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長城和明長城的圖片,使學生通過對比加深對萬里長城的感知等,這樣,學生就接觸了大量的史實,對教材有了深刻的認識。現在初中歷史采用的是北師版的教材,這個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重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經過,忽略歷史時間,側重知識的趣味性,淡化偏、難、死的知識的出現,理論性不是很高,它的編寫符合初中學生重直觀感受,邏輯分析能力不足的心理特點。所以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采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演示教學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科學證明人腦是有分工,左半球負責語言、數字、邏輯等信息;右半球負責處理圖象、模型、音樂等信息。多媒體教學可使大腦思維效率加速,比較傳統教學方式,更能夠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上歷史課也如此,一段聲形并茂的歷史畫面很容易引起學生歷史的欲望。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本來看不見的歷史時間變成看得見的東西,本來看不清的歷史空間變成看得清的東西,從而有效地縮短時空差距,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時空表象和時空概念,形象地再現歷史情景。例如:將電影《鴉片戰爭》中的某些畫面,將電影《開天辟地》中的一些片段,將影視片《中國命運的決戰》、《開國大典》中的精彩鏡頭等制作到歷史課件中去,有的一分鐘,有的幾分鐘,有的是場景,有的是三維動畫,把它們分別用于歷史課“鴉片戰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人民解放戰爭”等章節的課堂教學,這些內容重現了生動傳神的歷史畫面,行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強化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精彩的畫面,讓學生走入了過去的時光,重溫了歷史事件,這樣歷史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此時教師再適當旁白,巧妙設問,學生為了尋求答案則會出現議論、看書、思考的活躍場面,這樣取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演示能夠通過圖片、音樂、圖象、錄象、 fl ash等等方式把原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畫面重現,直觀形象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簡單化、豐滿化。比如:在講授《遼、西夏與北宋并立》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趙匡胤畫像,并用 fl ash再現了陳橋兵變的歷史史實,通過制作的拼圖、圖片轉換配上音樂、欣賞歌曲和精美的畫面以及戰爭的線路演示等等,使原本枯燥的民族關系內容變得活躍,使原本死氣的課堂完全活躍起來,并且,通過多媒體的使用,真正達到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認識了民族關系,學生學的明白,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精心設計情景,再現歷史知識,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過去教學中單靠教師講述歷史情景,現在就有點乏味了,如今多媒體的演示教學可圖文并茂、聲情兼具的再現歷史情景,并且結合學生的活動,使學生如親臨現場,深切體會歷史。比如在講述《新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引用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云》片段,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當時新中國面臨的外交壓力,以及當時周恩來在此情況下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簡單清晰,直接明了。在教授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內容時,利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的有關視頻,再結合課本內容,讓學生自主總結“中國是如何重返聯合國的?” ,在這樣的情景中,學生更能感受當時的情況,從而使其獲得的知識更加牢固。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受到了心靈的震撼,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歷史課中一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內容變成圖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這樣動靜結合,聲像結合,有助于突破、解決知識的難點,強化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演示,誘發學生去思考問題和強化記憶,誘導他們去尋找并發現錯誤所在,最終獲取正確的結論。這樣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中學歷史教學,可以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縮短歷史與現實的時空距離,優化歷史教學過程,使師生雙邊交流更加充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更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
[1]周凌.中學歷史教學參考[J].20074.
[2]張文軍.高中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