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鴻屹
(廬山市一中 江西九江 332800)
論多媒體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鐘鴻屹
(廬山市一中 江西九江 332800)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腦已經變得十分普及,它儼然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如何將以電腦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融入于日常教學之中,更好的為日常教學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多媒體 化學教學 課堂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化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但是物極必反,如何在日常教學中不濫用多媒體,使得多媒體技術更好的與課堂教學有機的相結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就此發表一下自己粗淺的想法與同行交流一下。[1]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化學概念及原理大多較為抽象。物質的微觀結構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且化學變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礎上重新組合的結果。因此單靠語言和文字描述,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多媒體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例如:在學習復分解反應條件時,學生對此條件的成因難以理解,而且教師的敘述必須依托學生動態抽象思維,采用 fl ash制作溶液中離子的運動狀態和離子結合成不易電離的生成物而使平衡發生移動----即反應發生的必要條件,學生們從而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百聞不如一見”。運用多媒體來模擬化學反應原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規律的闡釋都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但由于時間、觀察條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實驗無法實現或難以觀察。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音頻、動畫等結合的效果模擬實驗的過程,可以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增強學生對實驗的興趣。
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由于一氧化碳的毒性較大,很容易造成中毒事件。如果改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既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實驗過程中的各種現象,又可以避免對師生身體的損害。采用動畫模擬,可以直接將實驗過程顯示出來,既能減輕教師的負擔,又能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課件容量大,在上課時教師只要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播放就可以了,導致整堂課下來黑板上空無一字,“黑板”成了“白板”。在一堂完整的課堂教學中,板書可以揭示教學內容的要點和邏輯層次,體現知識脈絡和體系。板書直觀、精煉,它通過調動、刺激學生的視覺器官,將教學信息的結構及其內在聯系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便于聯想記憶。有的學生善于利用教師的板書進行學習,效果很好。如果沒有板書或者僅僅是在課堂小結時展示一下完事,知識的全面性或者層次性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再有,一個問題的推演、分析過程,應由教師親手在黑板上完成,使學生能在教師的緩緩的推演過程中有時間學習思維方法,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而不是通過多媒體的快速演示,一味地加快教學進程,而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3]
誠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教師不能忘記課堂的宗旨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不是音樂課。有的教師過于追求課件藝術化,把聲音穿插得哪里都是,換屏有背景聲,顯示文本一會兒飛入、一會兒旋轉,出答案有背景聲,等等。這些輔助效果我認為適可而止,過多會使學生注意力分散。課件應該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切合實際。
有些課件,往往是文字、圖畫的簡單拼合,把原本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搬到了電子屏幕上。有些課件的作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改變文字或圖片進入畫面的動作,片面追求“新奇”,這種本末倒置的作法,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4]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應根據教學的需要,為教學服務。多媒體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要做到需用則用,不用則止。要根據教學進程,選擇最有利的時機,用于最需要的關鍵處,不要為“裝飾”課堂而用課件。同時也不要由于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而舍棄傳統教學方法的運用;課件制作要美觀、大方、實用,注意啟發性,不能過于花哨,不能本末倒置。[5]
化學課堂中多媒體的使用使大勢所趨,而合理科學地選擇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人文主義精神。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和化學教學有機結合。
[1]黃紅梅;玉燕嫦;;化學課堂上促進學生產生自主學習需要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2]湖北房縣一中課題組;孫中文;劉鑫;;改進化學課堂演示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檀文金;;《高中化學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4]林貴;;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策略[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湖北房縣一中課題組;孫中文;劉鑫;;改進化學課堂演示實驗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