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花
(簡陽市草池鎮中心小學 四川簡陽 641400)
如何指導和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曾春花
(簡陽市草池鎮中心小學 四川簡陽 641400)
感悟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個體的自覺自得行為。閱讀感悟更是一種多維的綜合的閱讀心理過程,是衡量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重要標準。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閱讀經驗的有效積累,語文能力的綜合反應。如何指導并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是教師潛心研究的課題,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問題。在這里就我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廣大師生共同切磋。
理解字詞在文中的含義,是閱讀中獲取感知最基本的要求。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主要指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含義。這個含義是不固定的,要聯系上下文來確定,離開語境,其意義就不存在。這需要在閱讀中加強詞語感悟的訓練。比如:①體會詞語在不同文體中的作用。②辨析詞語的不同義項(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如課文《虎門硝煙》中,“沸騰”的本意是水開了,但是在課文里指大家很興奮,虎門寨場面隆重,人們情緒高漲,把虎門寨堵得水泄不通。③體會詞語的言外之義。如《“心正筆正”的柳公權》中,穆宗問柳公權的書法秘訣,柳公權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其實柳公權的言外之義是在勸告穆宗治理國家必須要心正。只有不斷增強對語言文字蘊涵意義的理解和感悟,才能落實提高感悟能力的目標,還能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主題的把握。
文章關鍵性的句子,即總起句、中心句、過渡句、細節描寫句、前后照應句、修辭句、總結句等。在理解句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聯系上下文,由表及里的理解,切忌孤立、片面地理解句子。
例如《草地夜行》一課描寫老紅軍外貌的細節描寫“只是臉又黃又瘦,兩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一句,理解這一句,如果停留在“表明老紅軍身體瘦弱”這一表層的理解上,那對語意的感悟深度就不夠。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領悟戰爭年代的艱苦環境,聯系全文理解老紅軍不怕艱苦、堅持革命的樂觀思想和樂于助人的可貴精神。這樣經歷了由表及里的理解,學生獲得了感悟的語意實踐與訓練,以后閱讀類似的文字,便可通過這種閱讀方法迅速達到對語意的深層把握。
在閱讀中培養學生感悟語境,要重視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景物或場面,通過想象或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加以聯系,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完整的特定場景或生活畫面來感悟課文。例如閱讀《我的戰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在烈火包圍中“像千斤巨石一動不動”這個場景,在這里我用的是問題引導:作者“我”看到邱少云被烈火包圍時是怎樣想的?在烈火中的邱少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讀到這里又是怎樣想的?把作者、主人公和自己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當時邱少云忍受著怎樣的巨痛,想象出當時極其悲壯的情景,從而更加崇敬邱少云嚴守紀律的精神,也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低段要采取形式多樣的讀法,中高年級既要重視朗讀,也要重視默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反復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例如課文《頂碗少年》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句子優美,但含義深刻。我讓學生形式多樣地反復朗讀,再反復體會“山窮水盡、柳暗花明”的本義和在這里的意思,學生終于明白了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在挫折和困難面前要像頂碗少年一樣敢于拼搏、堅持不懈才會成功的道理,也感悟到了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對詩詞的閱讀感悟,不僅要從字詞意思上去推敲,還要反復吟誦,從而體驗到詩詞思想情感。如學習李白的《望天門山》,我們先從字詞“中斷”、“相對出”等的理解上就能感受到天門山的險要和長江的雄偉,我們再反復吟誦,就更能感悟到天門山的壯麗,作者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邁的性格,也感受到了作者對雄偉長江的贊美。因此,反復的朗讀吟誦是體驗情感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階段,雖然表達方式的運用、理解并不是重點,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或者直接點撥一些表達方法是增強感悟能力和提高寫作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徑。
課文中有些句式、修辭手法以及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就應該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如《桂林山水》中描寫山、水景色兩段文字,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多種寫法,可以通過學生先多讀,再引導學生領悟這些描寫方法,對理解桂林山水特點、表達作者感情和增強語言美感都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對這篇課文則應讓學生感悟到“總述——分述——總述”的結構,在讀思中揣摩出這種常用的寫景方法。這樣的閱讀訓練既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文章感情的體會,又能使學生揣摩到語言的表達方法,增強了整體感悟能力。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能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加以分析綜合,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把課堂教學擴展到課外閱讀,加學生大閱讀容量,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比如,學習了課文《黃道婆》,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提燈女神》《香玉劇社號》《居里夫人的三克鐳》,進行比較閱讀,總結出這幾篇課文在選材、結構、表現中心方面的共同點。然后補充類似的文章《嫘祖的傳說》、《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員》等記人的文章,這樣,既擴展了閱讀內容,又落實了讀寫要求。這種注重知識鞏固,能力遷移的做法使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指導和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教給學生一些閱讀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閱讀者的感悟能力又受到自身的知識水平、生活閱歷和思維品質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穩步推進,循序漸進,切莫揠苗助長,更不能越俎代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