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華 傅秋英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保育院 江西吉安 331500)
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
孫海華 傅秋英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保育院 江西吉安 331500)
現如今,我國當代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已經越來越普遍,許多家長在社會輿論的影響下,強烈要求幼兒園提前為孩子安排小學課程,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不管是幼兒園、家長還是政府部門,都應重視且采取必要的措施 ,引導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合理銜接。
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 對策研究
幼兒園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教育發展與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將幼兒與小學生置于同等環境中進行教育,并且讓幼兒遵從小學生的管理方式與教學方式,學習著小學生的文化知識,這正是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表現[1]。幼兒園為了滿足部分家長“贏在起跑線”、“望子成龍”的需求而導致幼兒教育偏離正確的軌道,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教育方式。
所謂幼兒園“小學化”也即是將幼兒置于小學生的學習環境,不遵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而過早讓其接受小學文化內容。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國家對于幼兒園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之中,學前教育在被推向市場之后,公辦幼兒園也在逐步轉型,而各種形式的私立幼兒園慢慢占據市場主流。不管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幼兒園,在招收生源方面有費盡心思,許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贏在起跑線”的迫切心情而設立了超前教育課程,甚至有許多幼兒園會對處于學習語言階段的幼兒進行唐詩宋詞、背誦圓周率、乘法口訣的教學,而大中班的幼兒就需要開始學習英語、漢字、算數等小學學習內容,這些都是導致現在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有許多幼兒園教學方法仍然較為守舊,教師只顧一味的死板地教授著知識內容,教師讀,幼兒重復讀;教師做,幼兒看;教師講,幼兒聽。這種機械化的教學方式與小學沒有多大區別,而幼兒實際上在游戲的過程中接受知識的能力會更強,而這種“小學化”的教學方式會極大地扼殺幼兒的天性,不但會使得幼兒每天處在緊張的心理狀態,而且不利于培養幼兒的興趣愛好,對其健康快樂成長有很大影響。
許多幼兒園針對于幼兒的行為有著嚴格的規范與口令,上課坐姿要端正、手背后、不許動不許笑、不許說話不許鬧、回答問題要先舉手后起立等等。在自由活動時不可追逐打鬧,吃飯不能發出聲音,午休要在規定時間內睡著,這些矯枉過正的行為規范,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兒好動活潑的天性,與實際嚴重不符。
很多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心情以及贏在起跑線的教育觀念,以至于將其轉嫁于下一代的教育方面而不顧幼兒的身心發展,甚至家長之間還會互相攀比,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各種才藝與知識,使得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早早地承受過大的學習壓力[2]。因此,幼兒園應加強與孩子家長的溝通且給予正確的正道,可邀請腳家長來幼兒園與孩子參加親子活動,或者召開家長會以及建立與家長交流的微信群,讓家長能夠結合孩子的特點去交流育兒經驗,教師也可在群傳達正確的教育觀念。
幼小銜接不僅僅局限于知識方面的銜接,還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的謝姐,以此為基礎去做好學習小學知識的充足準備,使得幼兒能夠在未來的小學生活中開心學習,正確處理同學關系,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因此,幼兒園教師與小學教師要充分交流教學方法與內容,重視幼兒園教育的啟蒙性、特色型以及豐富性,尤其需要遵循幼兒成長的發展規律,采用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教育方法,主要培養幼兒對于文化知識學習的興趣,通過質量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讓小朋友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態去迎接他們的小學生活。
為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的師資建設,培養出合格的幼兒師資隊伍,筆者認為初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是目前最合適的師資培養模式。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師,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與教育理論,還應有唱、跳、畫、手工等多方面的才能,并且要懷有愛心、耐心以及細心投入到學前教育當中。初中畢業生的人生觀還在形成當中,其技能技巧的可塑性非常強,在初中畢業后就開始進行學前教育的理論與技能培養,可有效緩解目前專業幼師短缺的局面,也是提升幼師隊伍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而五年一貫制的學前教育培養體系,會比中專幼師畢業生有著更為系統的理論知識,比高師幼師畢業生有著更好的技能,比本科幼師畢業生有著更加穩定的從業心態,受到廣大幼兒園、家長以及幼兒的熱烈歡迎[3]。
在治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要肩負起監管與指導的重要責任,構建完善的幼兒園辦學監管評價體系。首先,要設置嚴格的幼兒園辦學標準與幼師從業標準,提高門檻,把好辦學關與幼師從業關;其次,對于沒有經過專業幼兒教育培訓卻已經上崗的幼師,將其納入系統培訓計劃,通過專業培訓使其達到從業標準;同時,還應要求幼兒園構建并執行園內自我評價機制,這也是確保幼兒園健康辦園、自我改進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越來越普遍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遏制,雖然在治理過程中所涉及的面較廣、系統性較強,但是為了讓幼兒園教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還孩子們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相關從業人員要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從社會環境、政策、機制、師資、經費、家庭等多方面加強滲透,助推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的健康發展。
[1]李立娟.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J].才智,2016,(32):179.
[2]劉璐.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楊婷婷.淺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A]..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C].:,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