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紅
(柯橋區馬鞍鎮中心幼兒園 浙江紹興 312000)
從游戲中來,到社會中去
——淺談在角色游戲中促進中班幼兒社會性發展
金 紅
(柯橋區馬鞍鎮中心幼兒園 浙江紹興 312000)
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需要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規范以及社會生活技能,幼兒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就會產生社會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助推力,教師要有意的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幫助幼兒的身心發展逐漸成熟健全。
幼兒 角色游戲 社會性 發展
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始于西方心理學,幼兒社會性發展主要包括幼兒的認知發展、社會生活中的技能發展、情感發展、道德理念的發展、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交往能力等的發展。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在社會生活中需要逐漸掌握社會道德規范以及社會生活技能,幼兒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就會產生社會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助推力,教師要在幼兒發展的關鍵期有意的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使幼兒的身心發展逐漸成熟健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可見,游戲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幼兒天性貪玩好動,教師要想開展對幼兒的教育,必須選用最符合幼兒興趣和學習特點的方式,利用游戲來滲透幼兒社會性教育,促進幼兒良好健康人格的形成,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角色游戲是幼兒園常見的一種游戲,在角色游戲中主要通過各種場景模擬社會生活實際,讓幼兒深入特定角色身份,發展游戲情節,并在游戲中學會文明有序的社會生活方式、學會同伴交往和社會活動規則,從而從游戲中的學會內化成生活中的良好行為規范和行為品質,促進其自身社會性的發展。因此,角色游戲適合作為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媒介。
在小廚房里,玥玥扮演的媽媽正在用橡皮泥包餃子,寶寶和爸爸在客廳里邊玩邊等著。過了一會兒,餃子包好了,寶寶東東看到了五顏六色的餃子,喜歡的不得了,跑過去拿起來就準備吃,眼看著橡皮泥餃子就要被放進嘴巴里了,媽媽玥玥趕緊阻止了他,說:“寶寶,你要再等一下,餃子剛包好,沒煮過不能吃哦!”寶寶不同意了,吵鬧著說:“我現在就要吃,肚子好餓啊!”這時教師也走過來了,說:“餃子現在還是生的,沒煮熟的東西是有細菌的,吃了要拉肚子,你不怕嗎?”聽教師這么一說,寶寶終于妥協了,把餃子還給媽媽拿去煮熟。爸爸這時提議說:“我們再去玩一會吧!”不一會,媽媽就把煮熟的餃子盛在盤子里端過來了,寶寶和爸爸迫不及待的圍在餐桌前,拿起餃子就準備吃了。教師又阻止了他們,說:“餃子拿起來就吃,你們洗手了嗎?”于是爸爸和寶寶只能忍著餓洗手去了……
盡管只是個游戲,但游戲中幼兒也需深入角色,根據生活經驗來組織游戲過程。游戲中的教師在一邊認真觀察幼兒們的游戲過程,并充分把握時機介入游戲指導幼兒,一會提醒寶寶不能吃生冷的食物,一會又囑咐寶寶飯前要洗手,讓幼兒在游戲中也能按照生活中的行為規范操作,講究衛生。
區域游戲開始了,各個區域的幼兒都要用到“錢”,于是都往銀行里跑,有要取錢的,有要兌換零錢的,也有要存錢的,人一多,秩序就有點亂了。銀行的三個窗口雖然都標示了“存錢”、“取錢”、“兌換”的標記,但標記太小不夠顯眼,銀行里的人又太多,因此跑錯窗口的人很多,這就造成銀行區亂哄哄的。沒有完成在銀行業務,自然就影響了接下來的區域游戲,幼兒也開始煩躁起來,甚至出現了因插隊而發生的矛盾沖突。這時候,教師就找到了平時在幼兒里威信較高的一個孩子軒軒來維持秩序,只見軒軒站在凳子上,大聲指揮著:“要存錢的來這邊,取錢的在那邊,零錢兌換的那邊,請大家按先后順序排隊,遵守公共秩序。”在軒軒的指揮下,幼兒們終于順利找對了隊伍,并自覺按順序排起了隊。銀行區各個窗口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幼兒間也避免了新的矛盾的產生。
通過角色游戲,幼兒感受到了缺乏秩序的公共生活不僅降低了效率,更給彼此帶來了很多矛盾,因此都有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需要,于是教師一引導,幼兒們就能較自覺的聽從安排,按順序排隊。這樣的游戲體驗和認識延續到生活中,幼兒們對教師的排隊要求就能理解而遵從了,良好的公共秩序也從幼兒心底里形成了。
理發區里經過一段時間的自主性游戲活動,已經變得一團亂,理發店的兩位理發師需要什么工具就滿房間的尋找,用完后隨手一扔,完全沒有要把工具歸位的意思。游戲結束后,桌面上、地上到處散落著梳子、卷發棒、發夾、吹風機等美發工具,而兩位小朋友沒有收拾整理就打算離開了。這時老師就把大家集中起來問:“大家看看,理發店里這樣的環境你們喜歡嗎”大家的意見都是一致的覺得太亂了,沒地方下腳了。“那你們覺得該怎么解決呢?”有的孩子說需要什么工具拿什么,盡量不多拿;有的說用完一樣馬上放回原位,讓工具們有自己的家;有的說要及時收拾玩具,保證游戲結束后東西都回到原來的地方,瞬間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想法,既鍛煉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樹立了幼兒收拾整理游戲材料的意識,實現了潤物無聲。
角色游戲結束后的評價,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幼兒間的點評,適時、恰當又有效的評價能啟發幼兒思考,啟迪幼兒智慧,幫助他們糾正游戲中的不當行為,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幼兒在游戲中懂得了游戲的行為規范并認真遵守,久而久之會養成收拾玩具的習慣,并自然地把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運用于其他日常活動當中。
經過一段時間角色游戲與社會性教育的匹配,幼兒的社會生活行為也開始變得規范起來。幼兒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和集體生活,遵守幼兒園的行為規范,養成了幼兒園統一的作息、用餐習慣,并主動幫教師維持班級紀律和活動秩序。在個人事務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獨立完成用筷子吃飯,穿脫衣服鞋子,自行上廁所,收拾書包,整理玩具等。在文明交往上,做到見到老師問好,同伴間謙讓友好,對待父母懂得感恩。總之,用角色游戲滲透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教學對幼兒的社會適應和人際交往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 劉玉平. 如何讓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 教育,2016(11):00002-00002.
[2] 孟凡菊. 開展角色游戲活動 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J]. 好家長,2016(30).
金紅 ,女(1983-),浙江省紹興人,幼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