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映
(四川省旺蒼縣張華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旺蒼 628205)
淺析農村初中數學課堂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李 映
(四川省旺蒼縣張華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旺蒼 628205)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本文針對農村中學生的特點及教師經常出現的同感,對農村初中學生的現狀作了一些調查研究分析。針對這些情況,本人提出以下幾點:
農村中學(特別是偏遠鄉鎮的)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知識均為書本知識,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等一無所知。另外,農村家長多數都沒有學問,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樣教育兒女,甚至還有家長教給兒女的是“學那么多干什么,會寫字就行了”,這些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心。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推動著社會的文明和進步,但不容忽視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腦體倒掛,知識貶值等現象使中學生產生困惑,久而久之便認同了讀書無用論,對學習的價值判斷陷入了功利主義的泥沼之中,產生了厭學情緒。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從哪些方面來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非常重視導語。導語設計得好,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認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起始課若入能得法,導有趣味,不但能將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課堂學習的目標上來,而且能引人入勝,激發同學們聽課情緒,甚至對這堂課的成功,乃至整個數學教學效果,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導入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激發動機、建立聯系和組織指引。當然,引導要得當,不要喧賓奪主,占用過多的寶貴時間。引導的內容要與課題聯系緊密,才能更快讓學生回到課堂上。
比如,在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我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任意畫幾個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畫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然后,我對學生說:“你們敢不敢考考老師?只要你們說出任意兩個角的度數,教師就一定能夠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話音一落,學生學習情緒一下就高漲起來了,都想難倒老師,但都被老師答對了。我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呢?”學生們齊答:“想”。這樣圓滿的完成了新課的導入。我先用學生活動的模式讓學生考教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激發起學生也要學會的強烈動機;教師的引入既建立在已學的基礎上又完全緊扣新知識,加強了新知識之間、知識與引入之間的聯系。指引學生三角形內角和是有規律可循的,揭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興趣有賴于成功,這是心理學給我們的又一啟示。事實證明:一般情況下,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加強;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的、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創造條件,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中,較難的問題請水平較高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題目,則要請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不可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秀生的“專利”,否則會讓差等生自暴自棄,降低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在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地給以啟發指點和鼓勵,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樣因人而異、難易有別的提問,使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歡樂,學習興趣自然就濃了。
例如我班有一位叫郭珍華的學生,數學基礎差且膽子小,怕老師提問。我在課堂上提一些較容易的問題要她回答,開始她不敢回答,在我的微笑、信任的眼神和鼓勵的話語下,她回答的很好。全班同學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使該學生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數學成績一步一步提高了。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每個學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這樣,學生上課就是在情境中參加各個活動,在活動中學到知識。學生不僅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教學 “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一課時,把一節課的內容編制成“有理數大家庭”這樣一個情境,把例題和練習題設計成家庭里發生的事情,讓學生扮演了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整數、分數等角色。在“有理數大家庭”里,哪些屬于整數,哪些屬于分數……學生在游戲中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樂趣中掌握了知識。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理論通向實踐的橋梁,是學生學習成果體現的載體,也是檢驗教學成敗的關鍵。如果學生在練習中看不到自己的學習成果,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重視練習的設計,要有梯度,解題應不僅僅限于完成書面習題,有時也可以用游戲或競賽的方式。變化的學習方法比單調的練習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對思維敏捷、基礎扎實的學生,應為他們選擇一些難度大、易于開發思維的題目。對學習一時有困難的學生,作業量要小些,題要容易些,總之要力求體現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有所得,都有自我表現、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師應從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