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映
(四川省旺蒼縣張華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旺蒼 628205)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現狀與對策
李 映
(四川省旺蒼縣張華鎮中心小學校 四川旺蒼 628205)
數學是初中學生歷來感到“繁”、“難”和“枯燥”的學科,他們不了解初中數學課程的特點,沒有掌握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等等,仍以小學的方式方法去學習和對待,過一段時間就感到代數概念的抽象,公式、法則、性質的難理解、難記憶、難應用、難掌握,開始學習幾何時,這種感覺表現得更突出。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 通過近三十年的農村從教,和大量的同行在一起探討、交流,大家均認為擔任數學教學課改的老師雖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本文針對新課改情況下的農村數學教育現狀形成原因進行初步分析,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并提出部分教育對策,要想改變農村初中數學的現狀,就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端正教學目標;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分層教學,達到穩中求升;指導學生一些學習數學的科學方法。
一、原有程度不同。
現在七、八年級的學生,是我縣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取消了小學升初中考試后入學的學生。由于他們原先就讀的學校是本鄉鎮內的中心小學或一般完小,在辦學條件、師資水平、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學生在學習方法、行為習慣、知識基礎上不盡相同。同時學生的家庭教育、智力因素、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同一個班的學生對同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較大。
二、存在知識欠賬。
按《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到六年級時,學生當能對數(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正確計算出結果,會解簡單的應用題。但據七年級任課老師實際檢查,還有部分學生不會做分數的加減法,而是把分子與分子、分母與分母同時相加減。至于應用題更是無從著手。學生的知識欠賬由此可見一斑。
1.部分學生厭學。近幾年來由于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費提高,而農村經濟增長緩慢,農民實際收入減少,農村家庭送學生上學普遍感到困難。同時大中專學生畢業后不包分配,讀書花了幾萬元錢不能就業,導致社會上流行新的“讀書無用論”。還有部分學生從自身家庭經濟情況考慮,認為即使考得起,家里也送不起,只圖混個畢業證可以外出打工。因此學習上缺乏動力,思想上產生厭學情緒。
2.教輔資料過難。現在學校學生除了教科書外,同時還有《同步練習》之類的教輔資料。雖然多數是由教育專家或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編寫,對鞏固拓寬所學知識有較好的輔導作用,但由于著眼點是城市或沿海地區教育基礎好的學校的學生。因此,對于農村學校來說有些內容偏難偏深,甚至于有超越課程標準要求的習題。這些習題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很高,有的即使老師講解后,大部分學生還是覺得似懂非懂。因此他們認為數學太難,從思想上產生怕數學,不愿意上數學課。
三、鑒于此,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對策:
1.重在引導,增強信心。不少學生對自己能夠學好數學缺乏信心是源于多次考試的失敗。因為每次考試成績都讓他們感到羞愧,如果老師再把他們的分數公布于眾則進一步傷害其自尊心。對學習數學有困難的學生,一是要關心,二是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學要求必須與他們當前的實際基礎相一致,給他們布置的課外作業可以適當降低難度,欠缺的知識伺機補上;同時注意發現和鼓勵他們學習過程中取得的微小進步。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給他們提供一些獲得成功的機會,如提問答對一個問題,上臺板演過程正確,分組討論積極參與,課外作業書寫認真等,使他們體驗到從未獲得過的成功喜悅。聽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從而正確認識自己,逐步增強自己可以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精心設計,激發興趣。數學學科有些內容比較抽象,解決問題方法靈活,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空間觀念,歸納概括有一定要求。教學時如果不考慮學生現有知識水平,不注意聯系日常生活實際,不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只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由概念到定義,由法則到公式,由例題到練習,最后布置作業;久而久之,必然讓學生感覺形式單調,枯燥無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當他們用所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那種心理上的愉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根據教科書的相關內容,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如高度、寬度測量,參加人壽保險、家庭儲蓄的優化方案,購買彩票中獎概率估計等。
4.全面評價,情感激勵。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完善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方式,即改變單一的用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在對學生某一階段(一個單元或一個學期)的學業成績進行評價時,可以從學習態度,動手能力,口頭表達,作業書寫,答卷分數等方面,綜合計算出評價結果;同時附帶指明努力方向和激勵意志的評語。這樣既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又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