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良
(中共南陽市臥龍區委黨校 河南南陽 473000)
十八大以來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
王全良
(中共南陽市臥龍區委黨校 河南南陽 473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和創新,這些理論旨在解決當下中國面臨的最直接現實的問題。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也隨之蓬勃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教育方法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而這些發展,在豐富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政治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時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十八大 黨校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措施
近幾年來,我國黨校遵循規律,聯系實際,主動服務,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水平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舉辦培訓班,培訓學員,探索教學的新模式、新理念以及提高黨校教育的新途徑,取得良好成效。現筆者在本文中就創新黨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課題展開更進一步的探討,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與完善盡綿薄之力。
黨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僅不能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而且無法適應現實環境,主要表現在:要么是高喊口號,盲目的提出一些難以實現的目標;要么是理論跟實際想脫離,感覺直接被架空;還有某些內容跟生活與社會活動之間找不到相關的交叉點,毫無疑問,這對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黨校要加快改革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斷創新:首先,廣泛采用各種可供借鑒的教育內容,追求務實精神,讓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實效。其次,努力實現由學員的片面發展向全面發展轉變,創設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質是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明確的目的、遠大的抱負與頑強的毅力是學員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所不可或缺的精神條件:另一方面,科學文化素質又是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智力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培養人的工作,努力打造全面發展的、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型人才是其工作目標。最后,面對新形勢新情況,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還必須跟網絡緊密結合,注重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教育對象新的特點,增強教育引導,提高學員自我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意識。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得到迅速普及,為當代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育人環境、工作手段以及教育模式等等,這也就要求黨校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平臺的積極作用,做好網絡環境下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與創新,進而實現這一工作的更好發展。
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氛圍,我們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精神文明建設又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整個社會系統中的政治、經濟與思想的發展都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一旦拋棄社會各系統為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的各種有利環境,那么這一工作將陷入困境,黨校的發展也將成為一紙空文。因此,黨校要想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在學校環境上做足功課,首先,要對黨校的所有教員和學員開展動員大會,讓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足夠的感性認識,了解其重大意義,從而以身作則,眾志成城,如此一來,就不擔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了;第二,黨校要定期的組織各種針對性強的研討會、檢查會,進行學習指導與監督,同時營造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圍,避免形式主義,古話說得好, “相擊發靈光,切磋成良玉”,讓所有人都能夠各抒己見,自由表達內心想法,并在討論中提高自身認識,以保證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心應手。
如今的世界已經邁入了知識文化大爆炸的時代,無論是人們的消費心理,還是消費方式,都呈現出多元化與多樣化的特點。所以,傳統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已經適應不了當前社會的要求,必須要實事求是,因勢利導,圍繞當前人民群眾文化消費的需求和消費心理呈多元化、多樣化的特點,改革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通過了解學員的心理特點,在開展黨校思想政治學習活動時,加強莊重嚴肅和通俗隨和的結合,防止學生由于“審美疲勞”而產生反感、抵制的學習心理,進而削弱黨校集體學習的親和力與向心力。另一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教育和學習方式,如舉辦相關主題的思想團體活動、趣味性知識競賽以及主題文娛活動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力求讓學員在這些活動中對黨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并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果,在實踐中讓所學的知識理論在具體的工作上發揮出最大的實效,同時實現創新性學習。
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黨校已經認識到政治理論考試的局限性,認為分數高的學員思想政治素質水平不一定高,成績好的不一定就是優秀學員,因此,在考核時,可以采取筆試成績占60%,實踐性論文占30%,平時表現占10%的比例來創新評定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與此同時,要從學員的知識水平、政治覺悟、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以及思維能力等多個方面來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并賦予評價等級與分值,采取定性描述與定量打分相結合,組織評議與自我評定相結合,考試成績與平時思想表現相結合的辦法,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性與科學性。此外,要在黨校內部創新激勵機制。黨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勵機制,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激勵主體和激勵客體相互作用,鞏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對黨校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好激勵機制,不僅可以幫助教育者確定好有效的教育目標,而且能夠提高受教育者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形成良好的黨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總而言之,要實現兩者獎勵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黨校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勝利。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鄭承軍.理想信念的引領與建構――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