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智
(貴州省龍里縣甲架小學 貴州龍里 551200)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初探
何明智
(貴州省龍里縣甲架小學 貴州龍里 551200)
數學概念反映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屬性。在教學中應緊緊抓住那些在知識結構中最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概念、法則、原理,并以此為核心,使學生在認知,理解運用深刻了解概念過程中,學好新概念,從而學好新的知識,并隨時反復地回到這些最基本的概念中來,形成以概念為主體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生深入理解和學習。
小學數學 概念教學 課堂
怎樣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減輕孩子們的學習負擔,讓概念在孩子們心中得到完美內化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由于數學概念是人腦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特殊性與普遍性、抽象性與具體性的辯證統一,是運用定義的形式來揭露其本質特征的,因而概念就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數學概念是反映一類事物在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概念的來源有兩種:一是直接從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反映而得,是排除了一類事物的具體物質內容(如顏色、質地、密度等)以后,反映這類事物在數和形方面的內在的、固有的性質;二是經過多級抽象所獲得的。無論是哪種來源,數學概念都避開了某個事物的具體屬性,反映的是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因此數學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2.數學概念具有概括性。數學概念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簡明、概括的反映,并且都由反映概念本質特征的名詞或符號來表示,特別是符號表達法,它比文字表達更加簡潔、更加凝練,讓數學有比別的學科更加簡明、清晰、準確的表達形式,用最簡潔的形式概括出數學概念的豐富內涵,因此數學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目標,是教學的根本。進行小學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學目標,如使學生能正確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確地運用概念等一些有關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目標,完成這些基本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創造性教學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還要完成以下幾項教學目標:
概念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幫助學生形成概念,而學生形成概念的關鍵是發現事物或形的本質屬性或規律。發現是創造的一種重要形式。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發現不限于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為,正確地說,發現包括著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親自獲得知識也是一種發現。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歸納、分析的過程中去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創新精神是創造力發展的靈魂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開發學生創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個人的創造力能被開發到什么程度,能否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具備創新精神。如果一個人不想去創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創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為科學和人類進步獻身的高尚品德,那就會給他的創造力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就可能會為社會做出創造性的貢獻。因此,在進行數學概念的創造性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要學的新概念、新知識感興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大膽進行聯想和猜測,以培養學生的挑戰性和冒險性;通過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遠大理想,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優良品質等。
小學生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形成概念,必須要有一定的典型的感性認識作支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需要,盡量列舉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能表現概念本質特征的具體實例,以豐富學生的感知。教學實踐表明,感性材料越充分,學生形成的表象越鮮明,也就越容易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質屬性。
例如:教學“互質數的定義”時,教材通過求18和12公有的約數是哪幾個,進而介紹什么叫公約數和最大公約數。然后直接闡述:“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最后舉了兩個例子:3和5是互質數.8和9也是互質數。由于教材中的例子均未涉及到1,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互質的兩個數不包括1”的錯覺。從不少學生以“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為由,來否定“1和S是互質數”的做法,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概念教學時應重視提供感性材料,以促進學生自我內化。
這樣教學,就顯得內容充實、具體,學生對“互質數的定義”的認識就有了較全面的掌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形成鮮明、準確的概念。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來有類似之處,實際上似是而非,能過對比本質屬性,使學生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可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如質數與質因數、互質數、數位與位數、整除與除盡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學時要通過各種情況的反復比較,指明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幫助學生掌握概念實質。又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這里“小數的末尾”就不能說成是“小數點后面”,也不能說成是“小數部分”。“末尾”這個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運用對比法教學時,采有變式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過變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質特征,學生能抓住本質特征,才能增強運用概念的靈活性。如在出示幾何圖形時位置要變化,不要讓其“經典式出場”。
當然在使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時,必須在這個概念已經建立得比較清楚、牢固的基礎上,再引入其他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否則,不僅不會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產生混淆現象。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善于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于記憶抽象的內容。因此,要充分發揮直觀演示的作用。通過教師的演示,以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等直觀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明晰的概念。通過學生動手、動腦進行實際操作,才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的協調參與。這樣,既能順應學生學習心理,又能使學生在quot;親自創造的事物quot;中愉快地獲得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