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福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中學)
貼近生活,誘導認知
——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心得
張永福
(安徽省滁州市第三中學)
語文其實就是對語言知識的系統學習,而語言是生活中交流的工具,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體驗和認知,所以,語文教學要擺脫傳統的理論說教,要貼近生活設置教學模式。聯系語文教學實踐對如何設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
貼近生活;初中語文;閱讀;寫作;表達
陶行知說:生活就是教育。實際上知識確實來源于生活,就語文學科來說,也無非是對語言交流知識的體驗和總結。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儲備詞匯和表達方法,便于在生活交流中進行運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也不能只局限于讓學生死板地閱讀教材,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整合教學內容,讓語文知識以契合生活認知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驅動學生通過體驗和運用,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達到活學活用的教學目的。鑒于此,我們結合一線教學實踐對怎樣設置貼近生活的語文課堂進行如下分析:
一提到語文教學,許多人就想到默寫生詞,背誦經典段落,總結中心思想……這樣傳統的學習方式將語文知識局限起來,更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形象呈現知識,拓展學生的語文認知面。
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按以前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先閱讀,然后教師再逐段講解,這樣不溫不火地上下來就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氛圍變得沉悶,昏昏欲睡。所以我們可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先喚起學生的情感:我們常常遇到寫童年回憶的作文,但是常常不知如何下手。這篇課文寫的是魯迅童年上私塾前后的回憶,充滿了童真和情趣。這樣引導就能巧妙喚起學生的認同感,就能啟發他們結合自己的童年情趣來閱讀和理解課文,這樣才能結合生活體會學習到本文的寫作技巧。
語文知識面比較廣,只機械地進行教材教學,那學生學到的知識肯定是片面的,狹隘的,無法完成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所以,初中語文教學要讓教學內容接地氣,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遇到具體問題時能運用語文知識進行表達和解決。這里我們從閱讀和寫作兩個角度進行解說:
1.閱讀生活化
作為信息輸入的基本方法,閱讀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手段。楊朔說:“學知識就像采蜜,只有采過很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闭Z文學習就是如此,學生只有經過大量閱讀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閱讀和理解的技巧,進而內化遷移成語言運用能力。
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文本內容給學生推薦相關的閱讀材料,比如學習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社戲》,也可以推薦沈從文的《邊城》,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相關類似文章推薦出來。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我們可以鼓勵他們通過海報、黑板報等形式展現出來,讓大家在閱讀和分享中多思考,多積累,豐富語文知識,完成知識遷移。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通過“閱讀知識競賽”等活潑的形式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有效激活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提高閱讀效率。
2.寫作教學生活化
寫作是綜合語文運用能力的體現,當前中考語文對寫作的考查力度一再加強,但是寫作教學往往不見起色,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寫作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走進生活,我手寫我口,才能寫出真摯的例文來。
實際上寫作教學不能拘泥于抽象的理論說教,更不用刻意要求學生拔高思想。我們要放開表達內容,給學生設置開放性話題,讓他們寫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這樣才能真摯有情感。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先設置生活化的話題讓學生先進行口頭表達,就是把我們眼中看到的,心里想到的按一定邏輯順序寫出來。許多學生說不會寫,那么我們可以設置學生身邊的生活化話題,只要契合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他們就有話說。然后我們鼓勵他們用口頭語言進行表達,最后再整理成書面語言,這樣一篇真摯的作文就寫好了。
比如,我們寫以“家”為話題的作文。啟發學生尋找家里發生的三個有趣故事,最后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和幸福。這樣的話題誰都不陌生,家庭生活中有趣的事何止三件?再比如,針對大家覺得枯燥的議論文,我們也從大家比較喜歡討論的命題說起,諸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門”這樣的話題,大家可以找論據、舉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后通過整理,就是一篇完整的議論文,這樣貼合生活實際的寫作教學形象、生動、易于接受,可以借鑒。
本文是我聯系多年的一線語文教學實踐,對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分析與探究。總之,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想擺脫傳統的抽象理論說教,就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體驗整合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來學習和運用知識,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1]馬艷玲.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J].雜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5).
[2]周和妹.探討生活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外語文,2014(2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