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麗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第一初級中學)
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研究
孫英麗
(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第一初級中學)
調查研究表明,學生往往感覺數學知識比較枯燥,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制約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改變教學策略,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初中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除了要傳授學生基本的知識之外,還需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因為長期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沒有培養學生情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
在具體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梯度合理設計,既要開展課堂提問,又要設置動手操作環節,以便保證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或者收獲了知識后,可以獲得一種滿足感,產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章節時,就可以設計情境,詢問學生是否游過泳?借助多媒體,展示兒童游泳嬉戲的場景;然后提出問題,男孩和女孩都在游泳池中玩耍,男孩和女孩分別戴著藍色和紅色的泳帽。從男孩角度來看,這兩種顏色的游泳帽數量是相同的,但是從女孩角度來講,紅色泳帽數量則是藍色泳帽的二分之一,那么問題來了,池中分別有幾個男孩?幾個女孩?
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紛紛產生探索的欲望。而學習過本章知識后,這樣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知識,還學會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數學教學中,很多內容都包含著情感,教師需要將其加工出來,這樣情感因素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產生不錯的效果。比如,在對“過三點的圓”進行學習時,有一個孩子家里的圓鏡子碎了,這個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僅僅憑著一塊帶有邊緣的碎塊,就配到了相應的鏡子。請問這是怎么做的?對于這樣實際的故事,學生比較感興趣,紛紛渴望探索;教師循序開展教學工作,學生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知識。
此外,還需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同學生的基礎水平是不同的,因此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開展針對性教學,將每一個學生的長處發揮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樣增強自信之后,自然愿意學習。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班級具體情況和教材內容,科學選擇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