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君(湖北省巴東縣茶店子鎮民族初級中學)
?
學習『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獲得科學人文素養的提升
譚明君
(湖北省巴東縣茶店子鎮民族初級中學)
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至關重要。經濟發展和人口急增,引發了更多環境問題。和自然和諧相處,維持生物圈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現在、未來都離不開農業。生產中如何減輕水資源污染是一個重要課題。從水資源污染對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的影響這一科學事實中,不僅要認識到水污染的危害,更要了解當今農業生產中治理水污染的相關措施。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的知識能改變個人,也能影響和改變周圍的人,他們科學人文素養的提高是地球母親的福音。
人的個體差異是相當大的,不同的心理會有不同的需要,培養一個有公德心的健康心理是教育的社會功能。利用教材學習讓學生形成科學環保的價值觀、對蛙類自覺保護等人文素養的提升志在必行。拒吃田雞或其他的野生動物,不僅保護了野生動物資源,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而且規避了某種潛在風險。
本節教學活動,讓師生共同認識到,兩棲動物的生存和水環境息息相關,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在進化歷程中,也只是由水生到陸生的過渡。現今難得聽見蛙聲,說明農業已嚴重影響到兩棲動物的生存。化肥、農藥的使用,經過雨水的沖刷形成水體富營養化和有毒物質含量偏高,不利于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豐產和污染如何解決?只有依賴生態農業的發展。我們身邊,沼氣池的發展和使用就是典范。通過沼氣發酵,垃圾、糞便等廢物得到了利用,既美化了環境,又獲得了優質無污染的肥料,還可利用沼氣能,可謂一舉多得。同時,也降低了水環境污染,讓青蛙繁榮起來,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獲得了良性循環的效果。
我們身邊有抓蛙人、捕蛇人嗎?也許這些人中有我們的朋友,甚至是親人!直接危害雖是青蛙,但最終誰會是真正的受害者呢?蛙肉是常見易得的山珍,嗜好者眾,因為“買賣”,便多了殺害!不難理解濫捕亂殺是導致青蛙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重要原因。青蛙少了,害蟲多了;害蟲多了,糧食減產了;為了糧食豐產,農藥的使用量上來了,環境污染因此而加重。在營養、經濟和環保這三者之間孰輕孰重?從長遠的角度看來,環保肯定是第一位的!未來不久,我們就是社會的主人,我們不僅要用所學的生物科學來指導生活,還要加以宣傳,讓全民重視環保!同時我們還要警覺,野生動物本身可能存在未知病原體,人類的免疫功能也有可能和動物缺乏共通性,因此,愛護野生動物,也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編輯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