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瓊 黎 曼(重慶市酉陽縣第三中學校)
?
淺談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教育激勵
劉順瓊黎曼
(重慶市酉陽縣第三中學校)
摘要:在初中班級管理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管理模式缺乏對學生的激勵性教育,使學生無法真正發揮創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成長。詳細探索了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的應用,進而實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合格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傳統管理模式;激勵性教育
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教師要懂得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借助各種可以利用的激勵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激勵教育。本著實際教育理念,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團結意識,不斷創新和應用各種激勵策略,使班級綜合管理水平上升,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以班主任教師為首的所有學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無時無刻不表現出對學生良好習慣以及認真的學習態度等方面予以肯定以及表揚。同時,教師也要時刻和家長保持聯系,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以及心理動態。可以通過談心、家訪以及活動等形式進一步了解,建立師生之間的情感基礎,取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不斷激發學生樂觀積極向上,養成良好的心態。
對于激勵而言,有正向的激勵,也有反向的激勵,就是所謂的負激勵。在某種情況下,負激勵也可以成為一種引導學生的做法,改變學生消極或者錯誤的思想觀念,使學生意識到如何選擇才是正確的方向。正負激勵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相互鼓勵、支持,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自我激勵的平臺。
競爭激勵也是一種很好的激勵教育實施方式。比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級重大決策或者學習目標的制定,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差異性進行分組教學,引導學生不同組別之間進行相互競爭學習。教師也要結合不同組別學生表現的情況進行仔細觀察,課下輔導以及對批改作業時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予以解決。實現充分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競爭機制發揮到極致。
綜上所述,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激勵教育模式的應用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督促,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了適當的發展。激勵教育理論的應用已經成為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重點操作內容,對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雷建蘭.初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11).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