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朋
(淮安市徐楊中學)
抓住思維特點,提升解題實效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徐順朋
(淮安市徐楊中學)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實現物理各知識領域跨越的重要基礎。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總結、歸納、提煉的思維能力,只有在不斷的教學活動中逐步打開學生思維,有效將學生的思維與物理知識進行巧妙的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物理學習的水平與認知度。初中物理思維在一定程度上說思維能力是物理學習的大門,只有不斷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增加思維的寬廣度,才能為今后物理解題奠定堅實的“腦力”基礎。
思維特點;集體實效;物理教學;思維能力
初中物理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性學科。物理具有復雜、枯燥、難度大等特點,如果在教學活動中不能有效的打開學生思維的思考方向,久而久之,會消滅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物理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現象相結合,幫助學生進一步降低物理知識的重難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解題實效。下面結合個人教學經驗,我認為以下幾條策略對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具有拋磚引玉的功效。
基于素質教育改革的側重點來看,初中物理學習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降低學習過程中的重難度,提高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多角度的解題方法具有高度的成效性。因此,教師要實現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思維方向的發散,全面促進學生對物理的興奮點的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角度的培養方向包括:逆向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的綜合運用。學生學習興趣的勘察需要教師在物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熱情積極地與學生打成一片,摸索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及時有效地將其實施于教學。例如,在教學“光的反射定律”一課時,教師根據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將筷子放在一碗水中,為什么筷子好像彎了一樣,我們為什么看見不發光的東西以及光是沿直線在空氣中傳播的。然后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的體會,進一步理解教材的理論知識,對學生思考方向上具有顯著成效。長期以來,學生能夠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發散自己的物理思維,將生活中有關的現象進行巧妙地結合,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本身就具有個體之間的差異性,由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道題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要求,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階段獲得相應的物理成就。例如,在學習“機械和功”一課時,由于學生的生活實踐經歷不同,對于杠桿原理的親身經歷具有不同的生活體會,學生對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力杠桿的特點不能很好把握,造成在學習此階段知識的時候,不同學生表現出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個別學生接受能力的水平,根據學生的思維活躍特點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思維的寬廣度,從而提升學生做題的有效性。這樣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通過解答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得到實踐鍛煉和有效提升,使全體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達到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人人學習能力獲得發展和進步”。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靈活創設情境模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實現思維有效擴展。教師應該多選用一些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生活現象或者通過實驗情境充分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做題效率。在學習運動參照物這一節內容時,我舉了一個“刻舟求劍”的例子來幫助學生理解參照物的具體性質內容。“刻舟求劍”這個典故同學們在語文教材上已經學過了,通過在船上刻下標志標記丟劍的位置,最終必然找不到丟失的寶劍。因為他們的參照物是不同的,引起同學們深刻關注,聽得也十分認真。在教學中創設實驗情境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開發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實驗教學內容真實生動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一些小的實驗可以充分證明一些大道理。比如,在學習“分子運動”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噴灑一滴香水,由于分子的運動,其香味很快擴散出去,學生都能嗅到香味,然后進行教材內容的學習其成效性倍增。這樣教師通過簡單的情景創設,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提升學生的做題效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
學生思維能力是學生真正融入物理學習的前提,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也是建立在學生活躍的物理思維方式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延伸的教學活動,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角度和側重點,并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全面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火花的迸濺,切實提高學生解題的有效性。
[1]鄭偉.抓住思維特點,提升解題實效: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0(51):54-55.
[2]王長江.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及其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蔣守霞.基于初中物理教學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