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林 鄒三會
(南漳縣武安鎮安集初級中學)
如何在初中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探究能力
汪 林 鄒三會
(南漳縣武安鎮安集初級中學)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數學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初中階段教師主要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自主探究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作為實現自主學習的基礎進行培養。
初中數學;學生;數學探究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般會采取以教師為主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教師產生過度的依賴,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能力,尤其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探究,以此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具有系統性的工程,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尋求有效的教學方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數學學習中,要想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要從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出發,積極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參與中獲得數學學習動力。我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注重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無論是傳統的數學教學還是新課標要求下的數學教學都需要以數學基礎知識傳授為基礎。學好基礎知識就如同建造樓房打好地基,這對學生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基礎知識入手,消除學生認為數學很難的偏見,拉近學生與數學的關系,使其對數學探究產生好奇心。(2)加強數學應用教學。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書本知識一般是與生活實踐脫節的,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是純粹的理論。因此,我在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會將所教授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并用數學來解決生活問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3)引入數學實驗。理論源于實踐,數學知識亦是如此。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的時候,我會組織開展一些數學實驗,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來探究數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直觀地觀察到那些抽象的數學理論是如何得出的,這不僅可以使他們生動、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
眾所周知,未來的文盲不再是大字不識的人,而是沒有真正學會如何進行學習的人。這就充分說明教師要在數學基礎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數學學法進行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使其能夠真正掌握數學學法。一旦學生掌握了必需的數學學法之后,他們就會潛意識地對數學產生自主探究意識,以此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從讀、思、議等方面來指導學生“會學”。
1.指導學生“讀”
數學并不是簡單地解決數學問題的科目,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讀懂題意,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因此,我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會指導學生根據已知的數學材料進行直觀判斷,從中選取重點或者關鍵信息,即題眼。這種直觀判斷需要對數學材料進行深層次地分析,找出各個條件之間的內部關系,然后將所找尋到的所有條件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從中選取重點條件,對此進行思考探究。學生學會“讀”,才能讀懂數學問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解答問題。除此之外,學生還會用自己的“讀”來進行預習、自學。
2.引導學生“思”
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其實是在進行思考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數學思考比數學解題要重要得多,學生可以通過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來強化自己對問題的認識,提高自身的數學能力。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將思考作為教學的重點,一般會組織學生先在大腦中產生解題思路,然后再動筆驗證自己的思路。“思”其實并不是單指思考,它還包括反思。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數學思維進行反思,對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反思,從中找出各種知識聯系,建立起數學學習系統,以此為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3.鼓勵學生“議”
學生作為數學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是屬于學生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就某些沒有及時掌握的概念、結論等進行提問,并就自己的理解與同學進行討論,這樣可以使疑點愈理愈清。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權威,對某些認為不正確地方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尋求真理。在教學中,敢于質疑,這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很多方法,以上只是本人的淺見,還需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作出貢獻。
[1]鄭薇薇.初中數學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2]趙吉娜.初中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A].2015年7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