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程程
(山東省淄博張店建橋實驗學校)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孫程程
(山東省淄博張店建橋實驗學校)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數學教學在教育界越來越被重視。因為數學的教學,就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初中生正好處于思維的發展時期,對初中生進行數學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初中生的思維發展。現如今,在新課程的推進下,如何讓數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將要論述的問題。
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顧名思義,舉一反三法就是從一件事情中得到許多問題的答案。在數學的解題過程中舉一反三法就是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每當學生碰到與之前做過的題目相類似的題目,就能通過舉一反三的方法進行解題,舉一反三法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嚴謹的學習態度。在環環相扣的思路下,解答出問題的答案。從思考問題、聯系問題、分析問題到最后的解出答案,正是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歸納法就是根據一類事物的部分對象具有某種性質,推理出這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都具有的這種性質。這是數學解題中常用的解法。
例題:用數學歸納法證明:(3n+1)·7n-1(n∈N*)能被9整除
解:若n=1,原式=4×7-1=27能被9整除,
若n=k(k≥1,k∈N*),(3k+1)·7k-1能被9整除,則n=k+1時
[3(k+1)+1]·7k+1-1
=[3(k+1)+3](1+6)·7k-1
=(3k+1)·7k-1+(3k+1)·6·7k+21·7k
=[(3k+1)·7k-1]+18k·7k+27·7k
∴n=k+1時也能被9整除
綜上可知:對任何n∈N*,(3n+1)·7n-1能被9整除
點評:證明整除性問題的關鍵是“湊項”,而采用增項、減項、拆項和因式分解等手段湊出n=k時的情形,從而利用歸納假設使問題獲證,培養嚴謹的邏輯思維。
無中生有法就是將數學問題中不存在的轉化成我們想要的,使得問題更加容易解決。
例題:足球賽門票每張15元,降價后觀眾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2成,請問門票每張降價多少元?
解:設原有觀眾1000人
現在的收入就是15×1000×(1+0.2)=18000(元)
現在每張門票18000÷1500=12(元)
每張門票降價15-12=3(元)
點評:這類題是利用“無中生有”讓題目從“無具體數量”變為“有具體數量”,得到自己想要的,從而化困難為容易,順利地解出了答案。這樣的數學解題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解題方法。比如:視而不見法、移花接木法、望圖生義法、構造法等。在解答數學題目時,要根據不同的題目類型,運用不同的解題思路,解答出正確的答案,在數學的解答方法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愛上數學。
總而言之,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學生學好數學的基本能力。邏輯思維在學生的提高學習成績和數學的學習效率以及樹立科學的數學觀念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依賴于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老師的指導,配合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數學成績的提高,就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師教學質量的體現。只有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長期的致力于數學思維的發展,才能夠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健康的發展,學生的素質才能提高,才能推進中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
[1]劉大杰.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儷人:教師,2016(2):127.
[2]尹瑩.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3.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