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彩霞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
采用多重評價方式,提高作文批改實效
金彩霞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
葉圣陶老先生指出:“語文教師的全部工作,一大半花在作文批改上,而學生拿到作文本后,至多看一下分數,往抽屜里一塞拉倒,這種現象必須改變,要讓學生拿到作文本后有事可做。”
參與小班化教學10年來,我在評價作文時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努力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自評為主、小組內互評為輔、教師點評引路的方式,幫助學生把平淡的內容改出味道……
每寫完一篇作文,教師先將全班作文瀏覽一遍,大致了解本次作文共同的優缺點。學生先按照形式方面的基本要求對作品進行初檢,內容包括是否列出提綱、字數是否達標、書寫是否清楚,然后上交學習小組組長。組長清點統計人數,再把所有作文逐一分發到每一個學生手中,或以小組為單位發出,老師再提出具體批閱要求和重點及注意事項,由學生獨立批閱或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批閱。
這一環節重在學生批注,即學生寫批語而不修改。具體地講,就是對錯別字、使用不規范的標點、用詞不當、病句、段落順序不當等細節問題,用約定俗成的符號一一標出;對涉及選材立意、謀篇構思、語言表達等重要問題,用明確具體的批語予以提示或說明。
批改寫人記事的文章,可在人物描寫模式化、概念化的文字旁邊批注“此處應用肖像、心理或動作描寫寫出人物的個性”;如果碰到敘事無起伏、情節無波瀾,則可批注“請嘗試運用懸念、誤會、巧合、陡轉等技法表現尺水興波、引人入勝的曲折效果”。
批改議論文,著重從文體把握是否準確、論證時轉移或糾纏話題還是切合題意、觀點是否鮮明突出、有無事例論據作支撐、論據選用是否確切新鮮、論據與論點是簡單粘貼還是完美銜接等方面作全面批注。不管是眉批還是總批都要球批閱者既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明確詳盡的修改方案,又要欣賞其閃光點和創新點,更要鼓勵其總體表現和進步,這才是真誠善意的接納,才有科學合宜的批語。
同伴互批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按中考作文評價標準從“內容”(20分)、“表達”(20分)、“發展”(10分)三個維度分項打分,并簽上批注者的姓名。
小組批改和同學互改能夠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用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出大家存在的問題,并很好地給其他同學以借鑒。讓學生以教師的角色參與到作文鑒賞的行列,可以提高學生文章鑒賞水平,同時又能警戒自己在寫作中不要犯這些錯誤,是對集體批改的有益補充,這樣批改更全面、更充分。互相批閱,能使閱讀批注更加精細。學生間不僅能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還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去贊揚鼓勵別人,而且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也受到鼓舞,進一步增強作文學習的欲望,更對學習充滿了樂趣。
這樣的互批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敬業精神和務實態度,否則只會出現讀而淺批、讀而不批甚至不讀不批的尷尬局面。因此,批閱前要對閱者與作者進行一對一的詳細記錄,批閱過程中小組長或科代表要跟蹤督查,批閱完成后批者要簽名,教師及時檢查并作出反饋。
同伴互批后,經過“旁觀者”的提示和指點,“當局者”自然會明白自改的內容和方向。值得注意的是,自改的方式有很多,手段也應該很靈活:可以讀改,就是在輕聲細讀中依靠語感修改,包括自讀自改、自讀他改或他讀自改;可以錄改,就是用手機、MP3等媒介存儲全文后反復聽改。
作文如果全由學生互批自改,教師就心中無數,根本不能掌握學生的寫作和批改情況。教師還應該采用靈活有效的策略對學生的批改進行查閱和評價。具體內容主要包括檢查和評價“批注者”是否評點準確、“修改者”是否自改到位。總評反饋既可整體瀏覽,全面評閱,也可專項督查,重點抽評。
比如,“掃描式全評”能概知總體寫作和批改情況,能發現普遍性現象和全局性問題,“聚焦型點評”不但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有的放矢地洞悉亟須關注的問題,如某某同學寫作和批改態度是否端正、某一能力點或訓練目標是否達成等。為了避免學生投機取巧,教師抽評時要適時變換方式和名單,以避免出現規律性特征。
為了加強作文改評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嘗試朗讀批改。具體做法是:首次批改和評閱后,先由學生、老師或團隊推薦手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或是精品,或是瑕瑜互見之作,或是病文,再由作者上講臺朗讀,或由批者、老師代讀,全班同學在聽讀中進行第二次集體修改和評議。可以是先聽再批,可以是邊讀邊評,可以是聽者裁判,可以是作者自評,還可以是教師講評。讓學生朗讀作文,教師給予點評。朗讀的作文,應按作文訓練目的的精選。比如,作文訓練的目的是描寫,就可選擇作文中各類描寫成功的范例。評講時,作者朗讀全文,教師點評其方法技巧,一文讀完后,再分析文中成功的描寫對全文所起的作用。這樣能以讀寫兩方面培養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
這種“讀中聽,聽中批,批后評,評中講”的讀、聽、批、評、講相結合的立體式、交互型的作文交流品評方式,既能應該怎么樣列方程?”留給學生又一片思考的空間。學生一旦成功,就會感到特別自豪。
3.留白于重難點分析時——留足時間及空間
在數學課堂中,常常為了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把重點難點留給學生自己講,吊住他們的“胃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幫助他們靜心思考、獨立解決問題。
案例:尋找中位數和眾數之間的區別。與其讓學生死背概念,還不如讓學生自主體驗中位數和眾數這兩個詞的聯系與區別。于是便在教室進行了一場小規模辯論,這恰恰點擊到了學生的興奮點。大家充分討論之后,趁機提問,配合著舉例說明,學生便在無教師講解的情況下感知并初步理解了概念。所以教學中有些重難點,不是僅靠教師的語言說教能攻破的,只有真正讓學生去感知、對比、運用,那才是突破難點的法寶。
4.留白于課堂小結時——自我歸納
在有限的結尾時間中,教師簡簡單單的引導就能讓學生醞釀出無限的可能,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這個小課堂,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
1.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自覺性
每一個數學知識點及相關結論都有一個嚴謹的論證過程,對驗證過程教學時有開有收,有疏有密,為學生創設“空白”地帶,把問題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在這些“鉆空”“補白”的完成過程中,蘊涵著學生積極進取、追求“完整”的心理現象,是學生對老師賦予的“空白”的濃厚興趣和強烈的探究學習的愿望。在這些“鉆空”“補白”的完成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緊張、渴求、追求、喜悅的“奮斗”歷程。這一過程經過的是由對刺激物的疑惑與探究到教學目標的實現與心理滿足的遷徙。如果教師能適時恰當地表揚鼓勵學生,學生便能從中體驗到在學校學習的喜悅和幸福,進一步樹立學習和克服困難的自信心。
2.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生形成多種思維方式提供良好環境
教師對數學題的解題思路并不一定是最直接、簡便的,有時候會帶來思維定位的限制、思維的局限性,這時我們要善于“留白”,讓學生展現他們的思維和想法,讓其他學生得以借鑒不同的思維方式并加以運用。
老師把學生能發現的知識,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使一部分由老師傳遞的信息變成學生自主挖掘的信息,加深了記憶。數學課堂教學“留白”,能使教學過程有疏有密,有緩有急,避免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變成老師反復地再現課本知識,展示自己才華的無謂浪費。
授人以魚,享受一時;授人以漁,終身受益。總而言之,數學課堂上適當的“留白”,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其積極性,也有利于實踐探索和對話互動,增加其發散思維的成分及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當“留白”,常常能起到設置懸念的作用,從而使教學形式更富有變化,學生思維更趨活躍。
作為在教學陣地中工作多年的一線老師,有義務去深思、去實踐、去留白。課程改革的樂章已奏響,我們不如跳出數學看數學,而后再跳出數學教數學。再過幾年后或許你會這樣感慨:此處無聲勝有聲——“留白”讓你的課堂能流出精彩!
蔡益青.留白為生成鋪路[J].陜西教育(教學),2010(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