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嘉明
(簡陽市簡城第一小學 四川簡陽 641400)
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探究
閻嘉明
(簡陽市簡城第一小學 四川簡陽 641400)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它不僅可以給人帶來聽覺上的享受,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小學音樂作為小學教育的一門學科,能夠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入門,從小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
小學音樂 高效課堂 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落實,小學的每一門學科都在進行著新型的教學改革。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中,主要的藝術課程總共為兩門,分別是小學音樂與小學美術。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出,將這兩門學科推上了藝術教育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小學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使學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還能將我國的民族音樂傳承下去。但在實際情況中,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質量并沒有預期的好,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普遍低靡,小學音樂教學任務并未能順利的完成。這種情況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構建小學高效音樂課堂的任務勢在必行。[1]
音樂教學具有兩個特點:專業性和特殊性。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靈活的運用技巧和方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并且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訓練,讓學生的實踐能力獲得提高。當然,能夠做到這兩點是十分難得,同時也說明了音樂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要求極高。教師不僅要具備樂理專業知識還需要具有自身的藝術文化內涵,并且教學水平還不能夠太低,這樣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小學生總是存在著十萬個為什么,所以在課堂中向教師提問題時,教師要運用自身所學到的音樂知識為學生解答。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的技巧性和專業性是十分難理解的,換句話說,就算用單純的言語來解釋,學生也未必能聽懂。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上課時易分心開小差,這樣以來音樂教學就很難得以順利的進行,音樂課堂的學習效率難以提高。因此,教師在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應該注意課堂氛圍的營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課堂當中,并且為學生創造足夠大的活動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融洽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助于音樂教學效率的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都會使用新型科技產品。而在構建小學音樂課程中,對多媒體科技設備的應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多媒體教學設備能夠成功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一切新鮮的或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多媒體教學設備集音樂、圖像、視頻等功能于一身,讓學生感受到多媒體教育的新鮮和神奇,從而將注意力放入課堂學習中。第二,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當前年齡段無法理解的知識,這時候,運用多媒體設備自身具有的黑科技技術,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化知識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方式。第三,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音樂教學,教師能在空閑時候制作音樂教學的課件,節省了了教師在課堂上對黑板進行板書的時間,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負擔得到減輕,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以此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比如在小學音樂《黃河頌》這一課中,先進行課題的導入,詢問學生對黃河的了解有哪些。隨后,再告訴學生樂曲的材料源于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接著就能利用多媒體科技設備,將課前所準備好的關于黃河的一些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欣賞,然后在播放這首歌曲,讓學生熟悉旋律。將課堂的行程妥善安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實踐活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課堂上想要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提高,教師必須積極的開展學生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實踐活動在音樂課堂中得以有效開展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音樂實踐,教師還可以倡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自己在探討中解決相關的音樂疑問。另外,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開展的同時,要注意仔細觀察每一個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在活動結束后對當次音樂實踐活動進行總結,發現學生學習音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解決的方案。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音樂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怎樣是音樂教學質量有效的提升,教師還需要完善一套教學評價體系,以此體系來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果進行全方位的專業評估。這種體系的推行,也算是在音樂教學改革的歷程中,對傳統教學方法的顛覆,不再單純的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藝術修養與藝術氣質的修行。教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為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不斷的完善自身的音樂教學方式。在展開對學生音樂學習評價中,也要注意對教學過程的客觀審視。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最終結果只是為了讓學生在成長中接受到真正的素質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發展,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體系。比如教師在開展《陽光下的孩子》這一課程的時候,歌曲表達的是歡快愉悅的情感,首先播放一遍這首歌曲,讓學生跟著旋律舞動。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觀察,有多少學生是愿意跟著旋律舞動,而有多少學生是沒有配合老師的指引。在教學結束后,作出總結,看這種教學方案是否合適本班的學生。
現代社會對新型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在不斷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習音樂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情操。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形成獨有的審美觀念。但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學習能力較弱,以至于小學音樂教學的正常開展存在很多阻礙。所以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重任就落在了音樂教師的身上。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堅持,革命終將成功。
[1]吳麗群.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