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綜合治療療效及患者預后的影響
韓丹
目的研究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綜合治療療效及預后的影響。方法9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觀察兩組治療結果及對預后的影響。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為(24.3±5.4)d短于對照組的(31.2±4.6)d;治療后觀察組血紅蛋白(Hb)為(94.2±21.4)g/L低于照組的(105.4±25.2)g/L;觀察組病死率為2.08%、感染率為12.50%、并發癥率為18.75%低于對照組的14.58%、37.50%、41.6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有效控制Hb水平, 降低治療風險, 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是炎癥病發于全身多處內臟器官,導致多器官功能紊亂甚至障礙衰竭的嚴重外科急腹癥[1]。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和臨床研究的深入, 人們發現早期給予患者營養支持綜合治療可對患者病情恢復取得積極療效, 其中以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最為常見[2]。本院選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進行分組對比,旨在進一步研究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綜合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96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對照組男33例, 女15例, 年齡28~75歲, 平均年齡(51.4±8.6)歲, 發病時間3 h~1.5 d;觀察組男31例, 女17例,年齡26~80歲, 平均年齡(52.1±8.1)歲, 發病時間2 h~1.2 d。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禁食、胃腸減壓、抑制胰酶分泌, 給予腸外營養支持,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外敷芒硝等措施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方法基礎上采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綜合治療:患者入院后5 d內X線透視或胃鏡輔助下放置鼻空腸營養管于空腸上段, 注入生理鹽水初始劑量20 ml/h, 之后密切觀察患者臨床反應,在患者耐受范圍內可循序加大注入劑量及濃度, 直至患者經口進食。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住院治療時間和治療15 d后Hb、白蛋白(ALB)以及血糖含量水平等指標。患者住院至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期間為住院時間;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測量相關指標。②觀察兩組治療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住院時間和治療后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 治療后Hb水平較對照組低,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ALB、血糖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病死率、感染率、并發癥率比較 觀察組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并發癥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后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后相關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Hb(g/L) ALB(g/L) 血糖(mmol/L)對照組 48 31.2±4.6 105.4±25.2 35.8±6.2 17.6±1.5觀察組 48 24.3±5.4a94.2±21.4a37.2±5.6b18.1±1.4b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結果比較[n(%)]
重癥急性胰腺炎作為臨床較為常見的危重急腹癥, 具有發病急、惡化快、多并發癥、死亡率高等特點, 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3]?;颊咴诼L常規治療過程中常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以及壞死、膿腫等并發癥, 病死率高達15%~30%[4]。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醫學發現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補充患者體內營養、增加內臟血液循環、減少體內炎癥細胞因子分泌進而降低感染和并發癥等方面療效較為顯著[5]。本院本次研究通過分組對比,進一步證實了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重要作用。
早期腸內營養支持通過鼻腸管注入營養物質, 對維持腸道內膜的正常組織結構、減少腸源性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雖然早期腸外營養不能促進胰腺外分泌, 但能有效促進腸上皮細胞再生、維護腸功能并能減少腸道菌群移位和炎癥細胞因子釋放[6,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住院時間僅為(24.3±5.4)d, Hb為(94.2±21.4)g/L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這和夏瑾等[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說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患者腸道功能保護和恢復、降低炎癥反應作用較為明顯;結合兩組治療結果可知觀察組綜合治療效果明顯較高, 病死率、感染率以及并發癥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安全性較好, 且能有效預防壞死膿腫等并發癥, 降低感染風險。
綜上所述, 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早期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效果顯著, 對患者改善預后、病情恢復具有重要作用。
[1]李進展, 張會迎, 吳俊偉, 等.早期應用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預后的影響.廣東醫學, 2012, 33(11):1597-1598.
[2]張吉香.鼻腸管在急性重癥胰腺炎腸內營養中的應用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4, 31(10):950-951.
[3]邱發祥, 謝華.早期空腸內營養治療SAP的療效觀察.西部醫學, 2013, 25(4):521-522.
[4]馬克強, 高春江, 汪志強, 等.早期經口進食進行腸內營養在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中的作用.重慶醫學, 2015, 12(7):965-967.
[5]吳攀, 賴敏, 劉成敏, 等.SAP患者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與常規治療的對比觀察.四川醫學, 2014, 35(1):102-104.
[6]同旭佳, 閔杰.早期空腸內營養支持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恢復中的應用.浙江臨床醫學, 2012, 14(7):824-826.
[7]朱華玲, 李中艷.X線下鼻空腸置管在急性重癥胰腺炎45例治療中的作用及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2, 12(7):1755-1756.
[8]夏瑾, 楊小李, 朱榮濤, 等.早期腸內營養對急性重癥胰腺炎預后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4, 24(5):527-528, 53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074
2015-10-13]
110031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