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
兒童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分析
楊雨
目的探討分析兒童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方法分析55例兒童精神分裂癥患兒的臨床表現和基本情況、治療效果和預后, 并進行隨訪調查。結果55例患兒中陽性家庭史有23例, 占41.82%。隨訪中1例患兒失去聯系, 48例患兒堅持使用藥物維持治療, 痊愈28例, 有效14例, 好轉6例, 總有效率為87.5%。6例患兒未能堅持服藥或不規則服藥, 痊愈1例, 好轉2例,有效2例, 減效1例, 總有效率為50.0%, 堅持服藥和未堅持服藥患者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童精神分裂患兒具有獨特的特點, 出院后需要堅持服用藥物, 家庭給予充足的關心,才能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
兒童精神病;精神分裂癥;臨床表現
兒童精神分裂是臨床常見的兒童精神疾病, 兒童精神分裂癥具有獨特的個性, 出現性格變化, 特征性思維障礙以及感知覺異常等表現的精神障礙, 致殘率非常高[1]。本文通過分析本院收治的55例兒童精神分裂患兒進行研究分析, 調查兒童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 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兒童精神分裂癥患兒55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 女26例, 年齡6~14歲, 平均年齡(9.5±1.2)歲, 住院時間>6周, 所有患兒均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確診為兒童精神分裂癥。
1.2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 調查包括患兒的姓名,年齡, 精神科診斷, 病因學資料, 臨床表現以及患兒用藥種類和劑量等。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對出院后的兒童進行回訪調查, 采用評定量表對患兒進行評估。
1.3療效判定標準 為患兒采用評定量表進行評估[2], 分數在80~100分為痊愈, 分數在60~79為有效, 分數在50~59分為好轉, <50分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病因學情況 55例患兒中陽性家庭史有23例, 占總數41.82%。患兒為第1胎39例, 第2胎10例, 第3胎6例。患兒性格內向47例, 外向6例, 中間性格有2例。9例患兒中因受到驚嚇和挫敗, 被責罵等精神刺激而發病, 其余46例患兒無明顯誘發因素。為55例患兒進行韋氏智力檢測, 85~115分33例, 70~84分8例, 50~69分9例, <50分5例。
2.2臨床表現 55例精神分裂患兒中, 急性發病28例, 慢性發病23例, 亞急性發病4例。臨床表現為無緣由哭泣、發脾氣、暴怒、亂跑的患兒18例;臨床表現為調皮、不守紀律、惹事生非、曠課、被迫害妄想癥患兒37例。55例患兒中, 46例出現感知障礙, 其中幻聽30例, 幻視9例, 感知綜合障礙7例。
2.3藥物治療方法 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在患兒恢復階段支持心理治療, 55例患兒中, 單一用藥45例, 聯合用藥10例。見表1。

表1 55例患兒藥物治療方法(n, %)
2.4治療效果分析和隨訪調查 55例患兒中, 22例痊愈,有效19例, 好轉13例, 無效1例, 有效率為74.55%。采用模式包括門診復診和家庭走訪對55例患兒進行隨訪, 隨訪中有1例患兒失去聯系, 其余54例患兒走訪成功。隨訪結果顯示, 痊愈24例, 有效15例, 好轉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2.22%。48例患兒堅持使用藥物維持治療, 痊愈28例,有效14例, 好轉6例, 總有效率為87.5%。6例患兒未能堅持服藥或不規則服藥, 痊愈1例, 好轉2例, 有效2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50.0%, 堅持服藥和未堅持服藥之間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兒童精神分裂癥是指年齡在14歲以下的兒童出現思維歪曲、情感失調、感知障礙、性格孤僻、行為異常性表現的精神疾病[3]。兒童精神分裂癥狀跟隨年齡不同會有不同的變化, 年齡越大特點就會趨于成人精神分裂癥的表現[4]。兒童精神分裂癥早期癥狀不明顯, 基本會被家人看成是脾氣壞,因此很多兒童精神疾病被忽略, 從而錯過治療時間。
對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在不同兒童精神分裂癥不同的階段就要給予不同的藥物和心理疏導, 治療藥物盡量單一, 劑量不宜過大, 根據兒童的自身條件進行調節, 為了避免副作用, 首次用藥劑量小, 然后逐漸增加至需求劑量。如果患兒情況特殊就可以考慮聯合用藥。
本文中對54例尚能取得聯系的患兒進行隨訪, 隨訪結果顯示, 痊愈24例, 有效15例, 好轉9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72.22%。48例患兒堅持使用藥物維持治療, 痊愈28例,有效14例, 好轉6例, 總有效率87.5%。6例患兒未能堅持服藥或不規則服藥, 痊愈1例, 好轉2例, 有效2例, 減效1例,總有效率50.0%。
綜上所述, 在患兒出院后堅持服用藥物鞏固治療, 家庭和社會給予心理安慰和支持, 對預防兒童精神分裂癥復發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
[1]郭素芹, 朱俊敬, 邵榮榮, 等.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前社會功能及行為特征與病后顱腦結構.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4, 28(6):445-451.
[2]蓋關臣, 郭素芹, 邵榮榮, 等.兒童精神分裂癥神經系統軟體征及其與DISCI基因rs4654971多態性的關系.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4, 40(5):243-248.
[3]張宇瓊, 陳圖農, 陳一心, 等.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依戀特征及相關因素.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2, 20(1):42-46.
[4]陳旭, 鄭毅.阿立哌唑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 2010, 10(1):66-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43
2015-10-22]
115000 營口市精神病醫院一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