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鋒
·臨床案例·
指甲下血管球瘤2例
霍鋒
血管球瘤是一種少見的血管良性腫瘤, 發生在指甲下的血管球瘤約占手部腫瘤的2%左右。患處可出現間歇性劇烈觸痛、冷感痛, Loves試驗、Hildreth試驗可呈陽性。本病發病率低, 故臨床上易誤診和漏診。現將本院接診的2例指甲下血管球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
血管球瘤;Loves試驗;Hildreth試驗
1.1病例1 患者男, 40歲, 左手食指指尖疼痛5年, 患者5年前出現左手食指指尖疼痛, 疼痛加重和緩解交替出現,近1年來病情逐漸加重, 頻率和疼痛程度均有增加, 患者自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均無改善, 在接觸低溫物體時可誘發。該患者近10年來以“痛風”于多家醫院治療均未取得明顯好轉。體格檢查可見左手食指指甲顏色正常、無畸形, 指甲板下可見一直徑約3 mm淡紅色結節。輕觸可誘發強烈疼痛,并向前臂放射。Loves試驗陽性, Hildreth試驗陰性, 冷敏感試驗陽性。X線未見骨質異常。給予手術治療。
術中采用臂叢神經麻醉, 在甲板上開三角形窗口, 去除窗口甲板, 在甲床上采取縱形切口, 顯露瘤體并完整切除,注意保護甲床[1,2]。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瘤體組織內部包含大量毛細血管, 管壁較厚, 被大量圓球狀瘤細胞包裹, 瘤細胞邊界清晰, 胞漿伊紅淡染, 核仁多不明顯, 病理學診斷為血管球瘤(切片鏡下見圖1)。2個月后回訪, 患者癥狀消失,無復發。

圖1 病例1術后病理標本切片200倍和400倍鏡下
1.2病例2 患者女, 32歲, 左手小指畸形伴疼痛4年。患者于4年前出現左手小指疼痛, 且疼痛緩慢加重, 偶有緩解。患者自覺因疼痛無法用力持物, 遇冷疼痛更加明顯, 無法從事冬季勞動, 自服多種止痛藥物也未明顯好轉。2個月前曾就診于某醫院, 診斷為“指甲下血腫”, 經切開引流處置后稍有好轉, 但1周后再次出現難忍疼痛, 故于本院就診。體格檢查可見左手小指甲板扭曲畸形, 甲周皮膚顏色正常, 甲床下有淺紫色豆粒狀大小色斑。Loves試驗與Hildreth試驗檢結果均為陽性, 冷敏感試驗陽性。B超顯示:左手小指指甲下可見一圓形低回聲腫物, 大小約為0.8 cm×0.6 cm×0.3 cm, 邊界清晰, 瘤體內可見豐富血流信號。X線檢查未見骨質異常, 考慮血管球瘤。術中將畸形甲板剝離, 在甲床上取一縱行切口,發現一大小約0.8 cm×0.5 cm×0.3 cm白色腫物, 有完好包膜。術中采用臂叢神經麻醉, 因瘤體偏大, 所以考慮直接拔甲,術后病理學回報診斷為血管球瘤(切片鏡下圖見圖2)。6個月后回訪, 患者癥狀解除, 指甲重新長出, 未復發。

圖2 病例2術后病理標本切片200倍和400倍鏡下
血管球瘤是一種少見的良性腫瘤, 通常源于血管球小體(功能主要是調節血壓和體溫)的血管肌層增生, 在全身多個部位均可出現, 但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四肢末端, 尤以指甲下多見[3,4]。該病發病率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 女性較男性多發[5]。常因局部壓迫出現劇烈的壓痛而就診[6-8], 病情嚴重者可造成甲板畸形, 甲床周圍呈藍紫色色斑, 甚至造成局部指骨骨質改變。典型的血管球瘤, 具有特征性的“三聯征”,即陣發性劇痛、觸壓痛、遇冷敏感。具備三聯征的病例診斷一般較為容易, 但因本病發病率低, 故臨床上不易想到, 經常被誤診為痛風、骨疣、神經瘤等。本病臨床檢查的方法有:①Loves檢查, 即以大頭針鈍頭多點觸碰疼痛區域, 可誘發劇痛并縮手者為陽性。且該檢查可以幫助手術進行瘤體的定位。②Hildreth試驗, 即患肢抬高1 min后迅速放下, 觀察能否誘發疼痛, 疼痛者為陽性。③冷敏感試驗, 以患處觸碰低溫物體, 如能誘發疼痛者為陽性。冷敏感試驗敏感度和特異性明顯優于前兩者。本病可以考慮采用的實驗室檢查包括X線檢查、B超、MRI等。X線檢查應注意有無骨質改變, 而MRI通常在T1加權像上呈低信號, T2呈高信號, 對于微小病灶具有更明確的指導意義。但因為MRI雖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 但特異性稍低, 且費用較高, 故在我國臨床實踐當中并未廣泛采用。臨床可綜合考慮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最終確診。
本病一經確診, 最佳的治療方案就是手術切除, 完整的切除病灶可長期的緩解癥狀, 復發率非常低[9,10]。對于指甲下血管球瘤, 可選擇的麻醉方式包括臂叢神經麻醉、指根麻醉、局部麻醉等。而手術入路的選擇可直接經過指甲入路,暴露部分面積甲板, 并去除部分甲板, 暴露甲床后開一字型切口或十字切口, 充分暴露瘤體, 此時應注意一定要切除完整, 如存在殘留, 則有可能造成復發。對于瘤體較大的病例,應考慮直接全甲拔出。同時應注意動作輕柔準確, 避免過多的使用器械損傷甲母質, 不利于指甲再生。
綜上所述, 指甲下血管球瘤的診斷并不困難, 非外傷性的肢端劇烈疼痛應考慮該病。早期嚴密的診斷和完整的手術切除治療對于本病具有重要意義。
[1]王堅, 朱雄增.軟組織腫瘤病理學-血管周細胞腫瘤.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356-359.
[2]李昌忠.胃血管球瘤5例臨床病理學特點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8, 8(27):6778.
[3]Carroll RE, Berman AT.Glomus tumors of the hand.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port on twenty-eight cases.J Bone Joint Surg(Am), 1972, 54(4):691-703.
[4]Jablon M, Horowitz A, Bernstein D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 glomus tumor of the fingertip.J Hand Surg Am, 1990, 15(3):507-509.
[5]Hou SM, Shin TT , Lin MC.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an obscure glomus tumor in the fingertip.J Hand Surg Br, 1993, 18(4):482-483.
[6]高賽明, 王艷輝, 孫明舉.血管球瘤32例臨床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2, 6(16):4933-4934.
[7]Ekin A, Ozkan M, Kabaklioglu T.Subungual glomus tumours:a different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Hand Surg Br, 1997, 22(2):228-229.
[8]胡海量, 沈惠良.手指血管球瘤的診治分析.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6(21):1679-1680.
[9]Ahn JM, You SJ, Lee YM, et al.Hypoxia-inducible factor activation protects the kidney from gentamicin-induced acute injury.PLoS ONE, 2012, 7(11):e48952.
[10]Hung TW, Liou JH, Yeh KT, et al.Renal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from nephrectomized kidneys.Indian J Med Res, 2013, 137(1):102-1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62
2015-10-10]
122500 遼寧省凌源鋼城中心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