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蓮珍
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的護理經驗
羅蓮珍
目的探討對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及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102例白內障患者,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 每組51例。對照組行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并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行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并實施術期優質護理, 觀察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 同時給予優質護理配合, 效果顯著, 能有效促進患者視力恢復, 改善預后, 臨床應廣泛運用。
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白內障;超聲乳化;護理
白內障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眼部疾病, 多見于老年人群,主要因晶狀體代謝紊亂, 使晶狀體蛋白質出現變性, 進而出現混濁[1]。有數據顯示[2], 近年來白內障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問題。臨床觀察發現, 對白內障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 可有效促進視力恢復, 而在治療過程中, 實施優質護理配合, 可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對兩組患者護理方法進行對比, 探討了白內障治療的治療及護理經驗,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白內障患者中選取102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51例。觀察組男21例, 女30例,年齡49~83歲, 平均年齡(65.7±5.8)歲, 病程3個月~7年,平均病程(3.4±1.2)年;白內障類型:36例為老年性, 5例為外傷性, 10例為并發性。對照組男20例, 女31例, 年齡47~85歲, 平均年齡(64.9±6.7)歲, 病程3個月~8年, 平均病程(3.6±1.4)年;白內障類型:33例為老年性, 10例為外傷性, 8例為并發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白內障臨床診斷標準,經B型超聲檢查及ERG檢查后確診, 納入標準:病程>3個月者, 無手術禁忌證者, 與本研究配合者;排除標準:青光眼患者;具有眼部手術史患者及視網膜病變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 具體方法為:散瞳后對眼部進行常規消毒, 鋪巾, 實施表面麻醉。使用開瞼器撐開眼瞼, 使用1:20艾爾碘作術眼結膜囊清洗, 無菌生理鹽水沖洗, 保持角膜上方常規角膜切口, 穿刺進入前房, 注射粘彈劑, 作環形連續撕囊, 實施超聲乳化, 作晶體核、殘余皮質超聲乳化抽吸術, 在前房內注射粘彈劑, 人工晶體植入, 作前房粘彈劑抽吸干凈, 詳細檢查切口情況。觀察前房形態, 保持良好的眼壓狀況, 用泰利必妥眼膏點眼后, 用無菌眼墊包眼加用眼罩保護后完成。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2.2.1術前心理護理 白內障患者主要為視物模糊、眼盲等癥狀, 患者術前肯定會產生恐懼、緊張情緒, 擔心手術是否成功, 術后是否可以恢復正常等, 對手術效果會產生一定影響[3]。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交流, 告知患者手術的意義、手術實施方式等, 講解手術的優勢, 幫助患者消除心理壓力, 積極鼓勵患者, 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影響手術的正常開展。從而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狀態, 積極與臨床配合。
1.2.2.2術后飲食護理 術后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營養供應, 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營養豐富、清淡的飲食, 盡量以流質、半流質為主。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確保身體排便暢通。
1.2.2.3術后心理護理 手術完成后, 需要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 告知患者不可情緒過于激動, 消除緊張情緒, 術后針對生理變化, 及時予以疏導、解釋, 獲得患者理解。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 保持舒適心態。
1.2.2.4眼部護理 密切關注術眼情況, 是否出現疼痛感,或者出現水腫情況, 了解視物情況。遵醫囑為患者使用抗生素、激素以及眼藥水、眼藥膏等, 促進療效。盡量做到滴眼無菌性, 不要用手觸碰眼睛, 用棉簽將眼瞼拉開, 以免對術眼揉搓產生感染。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視力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作對比分析。使用白內障視力預測儀對視力恢復情況進行判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觀察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3.73%, 低于對照組的25.4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視力恢復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
隨著臨床醫學上白內障手術不斷的完善強化, 因此推動了不同屈光手術人工晶體的涌現, 使得白內障手術不僅是單純的復明術, 更是一種屈光性白內障術, 但由于部分患者接受球面人工晶狀體置入之后, 存在客觀視力較好, 而主訴視物模糊, 部分患者還出現夜間視力差、光暈、眩光以及重影等情況。球面人工體可提供較好的遠視能力, 但患者無法很好的看到想要的圖像, 可能會出現閃光、眩光等圖像。針對該情況從新設計出了一種與人體本身眼晶狀體相近的非球面人工晶狀體, 從而提高患者視力功能。
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促使白內障手術實施的成熟度增加, 手術操作完善化, 提高患者的視覺質量。同時, 越來越多患者不僅要求獲得良好的視力, 也需要保持視物舒適性,也為手術操作帶來更高要求[4]。晶體會因年齡增長出現變化,眼部出現可見變化, 也會引發視力下降。白內障為常見的致盲原因, 是因晶狀體渾濁而引發的眼部視物不清、眼盲癥狀。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治療是目前對白內障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案, 過去采用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 術后實施常規護理。部分患者存在客觀視力好, 卻主訴實物模糊,尤其夜間視力差, 眩光重影等問題嚴重。本研究認為, 應用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可有效提高患者視覺質量, 相比球體面人體晶體植入術, 針對不同對比度視力其患者感受更好。從2014年1月開始本院對白內障患者進行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治療, 為促進患者獲得良好的恢復, 給予良好的優質護理方案, 能有助于提高恢復質量[5]。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6]。在圍術期中貫穿心理護理, 促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正確面對手術;術后給予眼部護理及飲食護理, 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可降低并發癥發生。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可見, 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非球面人工晶體植入術,并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 可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
綜合上述, 白內障手術的圍術期中, 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 能促進患者視力恢復, 減少并發癥發生, 可改善患者遠期預后,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孫冬云.舒適護理在高齡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吸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4):81-83.
[2]袁玉媚, 任葵順, 謝健, 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中的應用.中外醫療, 2014,25(15):171-172.
[3]于曉明.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國醫藥指南, 2012, 22(31):338-339.
[4]金曉書, 金艷書, 徐美果, 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128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1):66-67.
[5]殷秀麗, 陳卓, 付安安, 等.1300眼超聲乳化吸除白內障及人工晶體植入術的圍手術期護理.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2, 12(34):6723-6725, 6733.
[6]張衛華.白內障囊外晶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的護理體會.醫藥前沿, 2013, 17(14):2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69
2015-09-23]
514500 廣東興寧市人民醫院五官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