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翠
血清降鈣素原對敗血癥早期診斷的價值及其評價
唐翠
目的研究探討血清降鈣素原對于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價值,總結其評價及臨床意義。方法45例敗血癥患者作為觀察組,45例非敗血癥患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對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血清降鈣素原平均水平(3.65±1.67)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83±0.36)n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敗血癥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要普遍高于非敗血癥患者,在早期敗血癥的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有進一步研究推廣的價值。
血清降鈣素原;敗血癥;早期診斷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敗血癥已經與腫瘤和冠心病齊名,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1]。敗血癥是一種急性全身性重癥感染性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進入患者血液生長繁殖,并生產包括毒素等各種代謝物,進入血液循環所造成的。敗血癥的病發程度與患者的抵抗能力有關。如果患者的抵抗力較強,那么感染癥狀會較輕;如果患者的抵抗力較差,則感染的程度會比較嚴重,甚至導致患者的重要器官出現功能性損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發現治療敗血癥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夠盡早發現敗血癥,則能夠更快地實施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抗菌治療。近幾年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是血液中一種炎性因子,其特異性強、監測速度快,能夠作為敗血癥的診斷指標。本研究主要對比敗血癥患者和非敗血癥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探討其對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價值,從本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敗血癥患者中隨機抽取45例,與另45例非敗血癥患者進行降鈣素原檢查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敗血癥患者45例作為觀察組,另選擇45例非敗血癥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均已通過臨床診斷確診為敗血癥。所有患者中,男52例,女38例;年齡最小34歲,最大74歲,平均年齡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3ml。本研究利用法國生產的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對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進行自動熒光定量檢測。具體的檢測步驟需按照分析儀說明書嚴格操作,一般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結果可在20min得出。同時利用全自動培養儀進行血培養。為方便兩組數據記錄比較,將血清降鈣素原的檢測結果分為5個范圍等級,分別是血清降鈣素原含量<0.5、0.5~2.0、2.1~5.0、5.1~10.0、>10.0ng/m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均≤2.0ng/ml,其中<0.5ng/ml的25例,0.5~2.0ng/ml的20例。觀察組45例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含量均≥2.1ng/ml,其中2.1~5.0ng/ml的32例,5.1~10.0ng/ml的11例,>10.0ng/ml的2例,觀察組血清降鈣素原平均水平(3.65±1.67)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83±0.36)ng/ml,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比血培養診斷方法,血清降鈣素原檢測診斷的陽性率為100%,血培養檢測診斷的陽性率為95%。

表1 兩組血清降鈣素原含量對比(n)
敗血癥作為一種因病菌和毒素侵入人體血液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病癥,其病原菌通常為細菌、真菌或分枝桿菌[2,3]。這些病菌及其產生的代謝物質隨著血液進入全身的血循環,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急促、神志不清、寒戰、皮疹以及心動過速等臨床癥狀,嚴重者器官功能受到損害,危及生命。血清降鈣素原是一種多肽激素,能夠在腫瘤細胞培養液中提取出來,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其含量在健康人的血液中是很小的。但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在患有較為嚴重的急性細菌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含量較高,尤其在最初發生細菌感染的時間段內,或者是感染的程度較為嚴重時,可以在患者的血清中檢測到明顯比健康人高的降鈣素原含量。
在以往的細菌性感染類疾病診斷中,往往采用血培養、體溫、白細胞等。在這其中血培養屬于較為常用應用較廣的指標,但是血培養的檢測所需時間過長,而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敗血癥患者往往早期癥狀不明顯,病情卻發展很快,不能盡早診斷將導致患者的病情惡化而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因此血培養方法對于敗血癥的早期診斷有缺陷。本研究中,利用血清降鈣素原進行敗血癥的早期診斷,很快得到結果,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平均水平(3.65±1.67)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83±0.36)n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也驗證了血清降鈣素原與患者細菌性感染關系密切。
綜上所述,敗血癥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要普遍高于非敗血癥患者,可知該指標與患者細菌性感染關系密切。在早期敗血癥的診斷中,血清降鈣素原具有較高的指導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
[1]凌衛濱,謝淑霞.血清降鈣素原及白細胞介素6水平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臨床價值.醫學綜述,2014(24):4541-4542.
[2]常秀娟,楊永平,陸蔭英,等.降鈣素原在敗血癥中的診斷意義.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265-267.
[3]呂婉嫻,葉銘坤,梁棟偉.血清降鈣素原對敗血癥的臨床診斷價值.貴陽醫學院學報,2014,39(5):739-7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15
2015-09-02]
464094 河南省信陽市信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