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帥
胸外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中的臨床研究
佟帥
目的比較分析胸外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術中的差別。方法90例心胸外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行胸腔鏡手術,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胸外開胸術。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腔鏡手術是一種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式,在肺葉切除中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胸外開胸手術;胸腔鏡手術;肺葉切除術;臨床研究
胸腔鏡輔助肺葉切除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以來,以其疼痛輕、創(chuàng)傷小、肺功能損失少、恢復快的優(yōu)點,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取得了一定成果[1,2]。而撐開肋骨的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再次將胸腔鏡的運用推向了一個新高度[3]。本文將對胸外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齡27~78歲,平均年齡(46.24±8.19)歲;肺癌患者35例,良性腫瘤患者14例,炎性假瘤患者6例,肺囊腫患者7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16例,結核球患者12例。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指征,患者及家屬在術前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手術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術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檢查。常規(guī)麻醉后,取健側臥位并健側單肺通氣,將胸部墊高。觀察組患者接受胸腔鏡手術,不撐開肋間,而是取4~6cm長主操作孔,器械由此進入胸腔,先探查胸腔基本情況,然后分離預備切除的肺葉,斷離相關肺動脈、肺靜脈及支氣管等,最后用切割縫合器進行切除縫合,肺癌患者還需要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切除完成后用36℃生理鹽水沖洗胸腔,觀察是否有出血、漏氣及余肺膨脹情況,留置胸腔引流管后關閉胸腔。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胸外開胸手術,經第5肋間后外側作一個長20~30cm的切口,逐層分開肌肉后用肋骨牽引器將肋間隙撐開15cm,先觀察胸腔基本情況,使用剪刀、電刀等游離肺葉血管、支氣管并結扎剪斷,使用絲線縫合,肺癌患者還需要進行淋巴結清掃術。術后處理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中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進行評價:0分為無疼痛感,10分為劇烈疼痛,中間依次增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及術后疼痛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及疼痛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及疼痛情況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胸液量(ml) VAS評分(分)觀察組 45 100.7±11.96 119.2±21.6 821.0±139.2 3.9±1.0對照組 45 281.2±26.47 271.9±39.5 1709.4±297.5 8.8±2.6t4.8133 2.5947 2.1514 2.0716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共發(fā)生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其中漏氣1例,咯血1例,肺部感染1例;對照組患者共發(fā)生7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5.56%,其中漏氣2例,咯血1例,肺不張1例,皮下氣腫1例,肺部感染2例。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917,P=0.0412<0.05)。
胸腔鏡手術在最初應用的幾年,由于其對手術技術和手術設備的要求較高,發(fā)展一度受到限制[4]。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yī)療設備的不斷發(fā)展,胸腔鏡已不斷擴大其應用指征,在新生兒及嬰幼兒中也不斷成功應用[5]。本文通過比較胸外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中的應用,再次驗證了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中的優(yōu)勢。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胸液量、術后疼痛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腔鏡手術是一種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手術方式,在肺葉切除中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龍滿銀.胸外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在肺葉切除中的臨床研究.河北醫(yī)學,2015,21(7):1119-1122.
[2]Yang HC,Cho S,Jheon S,et al.Single-incision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using the SILS por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hree-port surgery.Surgical Endoscopy,2013,27(1):139-145.
[3]朱加亮,金龍玉.胸腔鏡和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1):2148-2151.
[4]張真榕,劉德若,郭永慶,等.248例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手術心得.中國肺癌雜志,2011,14(6):523-526.
[5]田文鑫,佟宏峰,孫耀光,等.兩孔、三孔胸腔鏡與開放肺葉切除治療肺癌的對比研究.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4,14(11):994-99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037
2015-08-28]
125001 遼寧省葫蘆島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