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宏
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聯合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王江宏
目的探討分析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82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僅口服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則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加服氯吡格雷,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高于對照組的8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05,P<0.05);治療前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8,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要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74,P<0.05)。結論腦梗死患者聯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進行治療,不僅臨床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高,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腦梗死;臨床療效;安全性
腦梗死又名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引起血液變粘、形成血栓,進而使腦內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腦組織局部缺血性壞死[1]。臨床上常見的腦梗死類型主要有腦栓塞、腔隙性梗死和腦血栓等,據相關數據顯示,腦卒中約有80%是由于腦梗死引起的[2]。腦梗死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可使患者致殘,且臨床較難治愈,易復發,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對腦梗死患者尤為重要[3,4]。本院于2013年開始針對腦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為了探討其臨床療效及治療安全性,作者選取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82例進行研究,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經過臨床排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且無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入院時未接受其他治療。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6~72歲,平均年齡(59.6±5.3)歲,其中合并高血壓者9例,合并冠心病者4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研究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2±5.6)歲,其中合并高血壓者8例,合并冠心病者和合并糖尿病者各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德國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進行治療,口服1次/d,1片/次,100mg/片。研究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礎上加服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1次/d,3片/次(25mg/片)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共8項,最高分為45分,最低分為0分,31~45分為重型缺損,16~30分為中型缺損,0~15分為輕型缺損[5]。療效評價標準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100%;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改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20%~45%;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20%,甚至是增多。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05,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8,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要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74,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1 26.9±5.3 12.8±4.3研究組 41 26.6±6.1a 8.2±3.9bt0.238 5.074P >0.05 <0.05
腦梗死是臨床致殘率、致死率雙高的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且男性發病率要略高于女性。據相關研究表明,腦梗死的發病機理主要是由于腦部缺血后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它們會與細胞膜上的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發生反應,導致脂質過氧化,進而使患者腦細胞死亡。因此治療腦梗死的原則就是保護神經元和清除自由基[6]。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楊酸,它是臨床十分常用的藥物之一,主要功效是陣痛解熱,還可用于預防和治療腦血栓、心絞痛和缺血性心臟病等[7]。阿司匹林在體內能夠抑制脂質的代謝,避免脂質過氧化,高濃度的阿司匹林還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臨床常用于腦卒中、外周動脈疾病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它具有抑制血小板活性和直接清除自由基的功效[8]。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高于對照組的8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05,P<0.05);治療前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8,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要小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74,P<0.05)。此外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服藥不良反應。
總之,腦梗死患者聯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進行治療,不僅臨床效果顯著,而且安全性高,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王高臨.短期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TIA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安全性研究.泰山醫學院,2012.
[2]尹華.抗血小板藥物相關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特點研究.寧夏醫科大學,2013.
[3]楊文俊.應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分析.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2):168.
[4]吳國訪.阿司匹林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治療腦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660-661.
[5]黃榮華,馬愛霞,李洪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國藥物評價,2013,30(2):100-106.
[6]南成海.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4):45-46.
[7]李霜.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合用藥預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復發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吉林大學,2011.
[8]彭剛生,蔣福平,柏承春,等.氯吡格雷與氟伐他汀聯合治療腦梗塞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2):164-1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12
2015-08-31]
451100 新鄭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