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惠章 薛協持
復方皂礬丸防治晚期結腸癌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效果研究
韋惠章 薛協持
目的研究分析復方皂礬丸防治晚期結腸癌化療后骨髓抑制的效果。方法60例晚期結腸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使用復方皂礬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變化情況以及化療后的骨髓抑制程度變化情況。結果化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的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分別為(120.12±38.67)×109/L、(5.32±1.34)×109/L、(117.32±36.87)g/L,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2.23±36.45)×109/L、(2.48±1.27)×109/L、(96.34±33.41)g/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復方皂礬丸防治晚期結腸癌化療后骨髓抑制,可有效緩解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降低的情況,改善骨髓抑制情況,值得臨床推廣。
復方皂礬丸;晚期結腸癌;化療;骨髓抑制
結腸癌是一種臨床上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該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較高,且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晚期[1]。臨床上對已無法實施手術切除治療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主要采取化療的方式救治。但化療后患者常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其中骨髓抑制并發癥尤為突出,該并發癥的臨床癥狀主要變現為全身無力、免疫力降低而引發感染等,嚴重可致患者死亡,不僅對化療效果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針對該現象,應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院對晚期結直腸癌化療的患者使用了復方皂礬丸治療療效顯著,現將治療后的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晚期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經細胞學檢查證實,肝腎功能、血常規、心電圖均正常,6個月內未接受過化療及無骨髓抑制病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1.12±12.11)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病程(2.67±1.21)年。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2.21±12.10)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病程(2.78±1.2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使用400mg/m2d1的亞葉酸鈣(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155)、400mg/m2d1的5氟尿嘧啶(沈陽藥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1023380)、85mg/m2d1的奧沙利鉑[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168]、2400mg/m2d1的5氟尿嘧啶,靜脈滴注46 h。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使用復方皂礬丸(陜西郝其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61020457)治療,3次/d,8粒/次,服用至化療結束后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化療前、化療后8 d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總數變化情況,以及化療后的骨髓抑制程度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WHO抗癌藥物常見毒副反應分度標準,對兩組患者化療后的骨髓抑制程度進行評定:0級:血小板數量≥100×109/L,白細胞數量≥4.0×109/L,血紅蛋白水平≥110 g/L;Ⅰ級:血小板數量(75~99)×109/L,白細胞數量(3.0~3.9)×109/L,血紅蛋白水平100~109 g/L;Ⅱ級:血小板數量(50~74)×109/L,白細胞數量(2.0~2.9)×109/L,血紅蛋白水平80~99 g/L;Ⅲ級:血小板數量(25~49)×109/L,白細胞數量(1.0~1.9)×109/L,血紅蛋白水平65~79 g/L;Ⅳ級:血小板數量<25×109/L,白細胞數量<1.0×109/L,血紅蛋白水平<65 g/L。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外周血變化情況比較 化療前,兩組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化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外周血變化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化療前后的外周血變化情況比較(±s)
注:與本組化療前相比,aP<0.05;化療后與對照組相比,bP<0.05
指標 對照組(n=30) 觀察組(n=30)化療前 化療后 化療前 化療后血小板(×109/L) 210.32±40.21 92.23±36.45a 211.24±40.25 120.12±38.67ab白細胞(×109/L) 8.23±1.78 2.48±1.27a 8.20±1.77 5.32±1.34ab血紅蛋白(g/L) 140.43±43.23 96.34±33.41a 140.32±43.22 117.32±36.87ab
2.2 兩組患者化療后的骨髓抑制程度變化情況比較 化療后,觀察組30例患者中骨髓抑制0級14例,Ⅰ級7例,Ⅱ級6例,Ⅲ級3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骨髓抑制0級5例,Ⅰ級8例,Ⅱ級10例,Ⅲ級7例。觀察組患者0級與Ⅰ級患者總例數為21例,占70.00%;對照組0級與Ⅰ級患者總例數為13例,占43.33%。觀察組骨髓抑制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4,P<0.05)。
復方皂礬丸是由皂礬、肉桂、海馬、西洋參、大棗等中藥研制而成,其中肉桂與海馬具有溫補腎陽的功效;西洋參可起到益氣補血的作用;大棗能夠補腎養血。有研究表明,該藥能夠對骨髓造血細胞、紅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E)、巨核細胞集落形成單位(CFU-M)的生成具有促進作用,使造血細胞的生成、分化以及成熟的過程加速,從而促進萎縮的骨髓組織重組與再生,能夠強有效的緩解骨髓造血抑制情況。
本研究中,觀察組使用復方皂礬丸治療后,患者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數量分別為(120.12±38.67)×109/L、(5.32±1.34)×109/L、(117.32±36.87)g/L,依次高于對照組的(92.23±36.45)×109/L、(2.48±1.27)×109/L、(96.34±33.41) g/L(P<0.05);骨髓抑制情況恢復0級、Ⅰ級患者總例數占70.00%,高于對照組的43.33%(P<0.05),與相關研究報道一致。
總之,使用復方皂礬丸防治晚期結腸癌化療后骨髓抑制,可有效緩解由化療對患者造成的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水平下降的情況,改善骨髓抑制情況,臨床可推廣應用。
[1]王凱,張百紅,陳龍,等.復方皂礬丸配合放化療治療晚期食道癌及對骨髓抑制的影響.陜西中醫,2013,34(9):1114-1116.
[2]彭敏,謝國明.復方皂礬丸防治晚期結腸癌化療后骨髓抑制療效觀察.浙江臨床醫學,2014,16(11):1786-17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36
2015-09-16]
529700 廣東省鶴山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