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分析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實施護理配合的效果
趙旭
目的客觀評價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實施護理配合的效果,重點分析提升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價值的護理方案。方法8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綜合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一般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5.21±1.42) d,平均出血量(85.29±15.52)ml;對照組分別為(9.74±3.62)d,(106.52±18.63)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為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選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綜合護理能提升患者滿意度和臨床效果。
綜合護理;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效果
近幾年,國內子宮肌瘤患者總數日益增長,在給女性健康帶來威脅的同時,也給臨床治療帶來調整。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常見的治療方案,具有出血量偏少、疼痛感輕以及創傷小等優勢[1]。為了評價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實施護理配合的效果,本次選取40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綜合護理;再選取40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一般護理,通過觀察所有入選患者護理情況,對各項數據進行比較,重點分析提升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價值的護理方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2015年本院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23~47歲;肌瘤數量2~5個;子宮肌瘤直徑2.71~8.12cm。對照組患者25~49歲;肌瘤數量2~4個;子宮肌瘤直徑2.68~8.06cm。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選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一般護理,即給予患者入院護理,嚴密觀察其心理特征,予以飲食指導等。研究組患者選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綜合護理,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嚴格按照設計程序進行,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①給予入選患者入院指導。當患者入院以后,需詳細講解手術程序和手術安全性等專業知識,在告知其注意事項的基礎上,消除患者疑慮,使之以平常心對待手術。②護理人員要加強護患間密切溝通,主動詢問患者身體狀況,并耐心傾聽其主訴,通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使之能以最好狀態面對手術。此外,囑咐患者保持睡眠時間和質量,在合理調整病房溫度、濕度的基礎上,確保住院環境的清幽。③術前給予患者常規備皮,并剔除其腹部、會陰部毛發等,同時常規清洗臍部,以防出現感染等狀況。以低濃度的碘液充分拭擦患者身體,保證力度的輕柔性,以防患者皮膚受損。除此以外,術前1 d給予患者流質飲食,禁止進食脹氣類食物。④給予患者麻醉以后,幫助患者正確擺放體位,并以輕柔力度按摩器下肢,確保患者血液處于正常循環狀態。⑤于患者小腿肌肉較為豐富的位置或大腿位置安放一次性的電刀負極板,防止出現受力不均等情況。同時,以棉布對患者身體進行包裹,避免直接接觸到手術床,而醫師在消毒時還需保證床單的干燥性。⑥認真核對醫療器械,給予患者留置尿管,以陰道為入口將舉宮器放入其宮腔內,并配合醫師創建氣腹,協助手術醫師接通氣腹管,再結合患者情況對氣腹壓力合理調整。手術開始后,將患者體位調為頭低腳高位,方便更好地暴露術野。⑦術后需對管路、連線等進行清潔,并將其放置于固定位置,避免打結、扭曲等情況的出現。同時,給予器材管腔表面、關節表面充分清洗、酶洗、超聲洗滌,將有機物去除后,再用流水反復沖洗,予以烘干及上油后才可放置于無菌室進行存儲。⑧ 術后1~2 d極易有出血現象發生,所以護理人員要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征象,并查看患者是否有血壓異常降低、面色蒼白以及脈速降低等指征。當麻醉藥品失效以后,手術創口通常會出現疼痛感,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疼痛位置、疼痛性質以及疼痛時間、疼痛程度等情況進行觀察,并予以止痛護理。⑨患者辦理出院手續時,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保證勞逸結合,囑咐患者術后6周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術后1年必須做好避孕措施[2]。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術后住院時間及出血量進行對比。采用本院自制滿意調查量表分析患者滿意度,共分為非常滿意、相對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相對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征比較 研究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5.21±1.42)d,平均出血量(85.29±15.52)ml;對照組分別為(9.74±3.62)d,(106.52±18.63)ml,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度度97.5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子宮肌瘤本質上屬于良性腫瘤,發生率偏高,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以30~50歲女性為多發群體。子宮肌瘤患者早期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癥狀,一旦疾病確診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則成為患者首選術式[2]。在手術環節,醫師除了要對患者劑量單獨剔除以外,還要避免電凝,防止患者的子宮肌層出現壞死現象[3]。除此以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為提升手術操作有效性,還需實施護理配合,通過給予患者入院指導、心理指導、術前備皮、麻醉護理、疼痛護理以及出院指導,有助于提升其手術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時間(5.21±1.42)d,平均出血量(85.29±15.52)ml,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為(9.74±3.62)d,(106.52±18.63)ml、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楊帆[4]的觀點相似。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選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綜合護理有助于提升患者手術效果,在控制住院時間以及出血量的基礎上,提升患者滿意度,臨床可推廣。
[1]石啟彩.延續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質量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18-20.
[2]周惠玲.舒適化護理在改善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緒作用.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4):2169-2170.
[3]仇紅玉.心理護理對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196-3198.
[4]楊帆.舒適護理模式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西部醫學,2013,25(8):1266-12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75
2015-09-06]
125001 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惠好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