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氧健身走鍛煉對老年人身體成分相關指標的影響
李成明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財經分院,江蘇徐州221008)
〔關鍵詞〕健身走;體成分;生物電阻抗法
第一作者:李成明(1985-),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研究。
有氧健身走鍛煉是最科學、簡便、有效的體育健身法,不需特殊的場地、器材,安全系數高,是老少皆宜的終身體育項目,而身體成分是指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各種成分的總稱,它反映人體內的脂肪和非脂肪組織在體重中的重量和比例及其分布,是評價人體營養狀況、健康水平、肥胖程度和體育鍛煉效果的一項生理指標〔1〕。本研究分析有氧健身走鍛煉對老年人身體成分相關指標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試驗組:隨機抽取徐州市老年協會組織,經常參加鍛煉,但不是以健身走為主要鍛煉項目的老年人53名,女28名,男25名,年齡(65±4.24)歲。對照組:隨機抽取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50名,女26名,男24名,年齡(63.58±6.50)歲。所有老年人均近期健康狀況良好,無重大病史。
1.2鍛煉方法試驗組每周至少鍛煉3次,每次鍛煉時間30 min以上;鍛煉項目:健身走;時間為12個月。健身走動作要領是:上體保持自然正直,抬頭,挺胸,收腹,兩眼目視前方,半握拳并手臂自然下垂。左腿屈膝前擺下壓,小腿順勢前擺,以足跟著地,向前滾動緩沖至身體重心移至前足掌,當身體重心移過前足掌后開始后蹬,兩腿交替重復,兩臂屈肘自然前后擺動。技術重點是左右腳掌與前進方向線平行,其間距為5~10 cm為宜。難點是走動過程中收緊小腹和前后自然擺臂的動作,整個動作完全協調、放松〔2〕。
1.3監測指標采用韓國InBody3.0體成分分析儀。測試指標包括體成分指標:體重、肌肉含量、去脂體重、體脂含量、體脂百分比、體質指數(BMI)等。身體成分測試要求受試者測試前24 h避免大強度的運動和大量飲水,測試時要穿著輕便服裝,事先以生理鹽水擦拭雙手和雙腳以增強皮膚的導電性〔3〕。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t檢驗。
2結果
試驗前兩組老年人體重、去脂體重以及肌肉重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體脂含量,體脂百分比等指標,男女均有顯著差異,BMI僅女性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后男女試驗組與對照組的體重、體脂含量、體脂百分比以及BMI等指標均差異顯著(P<0.05,P<0.01),去脂體重和肌肉含量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前后試驗組男女性老年人的體重、體脂含量、體脂百分比和BMI均有顯著差異(P<0.05)。去脂體重和肌肉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試驗前后兩組老年人體成分數據比較±s)
與同期試驗組比較:1)P<0.05,2)P<0.01;與試驗組試驗前比較:3)P<0.05
3討論
體重反映的是人體的發育程度和營養狀況,而去脂體重則為體重減去體脂含量。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氧健身走鍛煉可以降低老年人的體重,提示有氧健身走鍛煉屬于長時間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控制體重有良好的作用。試驗后試驗組的肌肉含量比試驗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和譚思潔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和老年人健身走這一項目特點有關,因健身走是長時間快走達到健身效果,而肌肉含量需要小強度多次數的鍛煉來達到增長的效果,另外,肌肉含量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所以還和老年人的飲食狀況有一定的關系。去脂體重不止包括肌肉的重量,也含有心臟、肝臟、腎臟、甲狀腺等內臟組織和細胞內液、外液的重量。提示有氧健身走鍛煉不僅僅能增加肌肉含量,還能減緩心臟、腎臟等內臟器官的丟失。
人體內脂肪是構成人體細胞,合成人體激素的重要物資和原料,并能協助完成人體功能,長時間地為人體提供能量,具有保護人體和抵抗寒冷等功能。體脂含量是指人體內的脂肪總含量,體脂含量過高則會造成肥胖。肥胖容易導致老年人產生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癥等疾病,對人體健康極為不利。體脂百分比是(體脂%)是身體脂肪量占體重的百分比,是判定肥胖的重要評價指標,按照目前評價標準,女性體脂率20%~25%為正常值,≥25%為超重,≥30%為肥胖;男性體脂率15%~20%為正常值,≥20%為超重,≥25%為肥胖。試驗結果顯示,試驗組男性處于正常范圍,而兩組女性的體脂百分比都在30%以上,雖然試驗組體脂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還是超出正常范圍。女性本身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女性具有較高的脂肪含量,尤其是老年女子脂肪含量更高。
本研究說明有氧健身走鍛煉比起其他運動項目可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的身體成分,這可能是健身走的項目特點決定的,有氧健身走鍛煉屬于長時間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而脂肪則是長時間有氧運動的主要能源,健身走的運動強度又決定了參與運動的肌肉類型主要是慢肌纖維,慢肌纖維中含有大量的線粒體,氧化酶活性高,需要消耗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促進脂肪的動員。另外,有氧運動還可以增加脂蛋白酶的活性,而脂蛋白酶活性的增加又促進了運動中和運動后體內脂肪的分解,加大了脂肪作為能量的利用〔5〕。此外,ATP 酶、乳酸脫氫酶、磷酸肌酸激酶等在中小強度有氧運動中,同樣對肌細胞的氧化有促進作用。因此,有氧健身走鍛煉能夠減輕脂肪在老年人體內的堆積。
BMI是衡量人體肥胖程度,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和心血管疾病的可靠指標,其特點是評價人體體形的勻稱度,間接反映老年人的身體肥胖狀況,從而引導老年人關注自己的身體形態和肥胖狀況。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針對亞洲人制定標準BMI<18.5 kg/m2為體重過低,BMI在18.5~23.9 kg/m2之間為正常范圍,BMI≥24 kg/m2為超重,≥28 kg/m2為肥胖〔6〕。參照BMI肥胖標準,本組試驗前試驗組和對照組的老年人均處在超重范圍,試驗后實驗組的老年人BMI回到正常范圍,提示蛋白質-能量均處于正常范圍,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小。而對照組的老年人男女性均超出正常范圍,提示該人群蛋白質-能量過剩,應加強鍛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性較大。
本研究中用BMI來判定肥胖,女性老年人肥胖人數要比用體脂檢測出來的人數少很多,而男性的超重人數反而多,這可能是將肥胖與體重過重的概念混淆所致。體重過重還有一種情況是肌肉量多,但是體脂含量少,運用BMI判定也會出現肥胖現象,但體脂并沒有超出正常范圍,這種情況以經常參與鍛煉的人居多,驗前試驗組的老年人是這種情況。而還有一些人BMI雖然處于正常范圍,但是肌肉含量過少,體脂含量過多,體脂超出正常范圍,這種人確切說也屬于肥胖,以女性居多。本文顯示對照組的女性老年人屬于這種情況。因此BMI判斷肥胖由于操作簡單,適用于大規模的體質測試,但若要準確表示人的肥胖程度,還是體脂百分比更為準確〔7〕。
4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9-60.
2董密.扭秧歌運動對老年女性身體成分變化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2):4450-1.
3陸大江,陳佩杰,李效凱,等.身體成分測定方法介紹〔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2;21(3):332-6.
4譚思潔,曹立金,王健雄,等.老年男性肌肉力量身體成分與骨密度的關聯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13-5
5羅麗,呂曉華,趙俊麗,等.老年男性體成分與健康風險評估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064-5.
6張藝宏,蘇全生.四川省20~69歲人群BMI及百分位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36(5):67-70.
7馬楚虹.健身中年女性身體成分與BMI 等相關指數關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5):630-1.
〔2014-06-18修回〕
(編輯安冉冉/曹夢園)
〔中圖分類號〕R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4-0979-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