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志
(吉林省榆樹市大坡鎮(zhèn)西許村小學校 吉林榆樹 130435)
探究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呂忠志
(吉林省榆樹市大坡鎮(zhèn)西許村小學校 吉林榆樹 130435)
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化,對朗讀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小學生的感情融入其中,從而對課文內(nèi)容以深化理解。本論文針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展開研究。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朗讀 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語文學習方法,對小學語文教學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對小學生朗讀能力以指導,讓小學生通過朗讀獲取知識信息。要使小學語文中朗讀對語文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就要對朗讀所發(fā)揮的作用充分認識。
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就要將字音讀準,做到閱讀準確而不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擅自添加文字而減少文字。小學生只有將每一個語句朗讀準確,才能夠確保文章的連貫性,從而對文章的內(nèi)容以充分地理解。小學語文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教材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除了現(xiàn)代白話文之外,還囊括了各個時期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生詞。所以,通常的語文教學中都是以語文的生詞教學為主,以避免小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出現(xiàn)錯誤。但是,如果小學生沒有理解生詞的涵義,就會出現(xiàn)忘記怎么讀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加大的朗讀訓練的力度,讓小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提高對語文的語感,就可以深化以朗讀內(nèi)容的語句的理解,從而對生詞的讀音印象深刻[1]。每當遇到這個生詞的時候,只要想一想朗讀過的內(nèi)容,就會知道這個生詞的正確讀法。隨著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力也會增強,而不會拘泥于表面的內(nèi)容,而會對文章的內(nèi)涵有所深入理解,從而使得小學生的文學水平有所提升。比如,小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候,由于古詩與現(xiàn)代詩在創(chuàng)作形式上有所不同,在朗讀的過程中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理解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為了深化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就要讓小學生大聲地朗讀古詩,并將多媒體技術(shù)充分地利用起來,配合小學升空的朗讀播放適當?shù)囊魳?,讓小學生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朗讀古詩,逐漸地就會對古詩產(chǎn)生感覺,并注入情感。此時,小學生就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不僅讀法準確,而且還會在深化對古詩語言的理解的同時,小學生就會對古詩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并落實到寫作,由此而使得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內(nèi)容極具美感,以自然景物描寫居多,讓小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其中不乏自然景觀的描繪,語言用詞優(yōu)美,語句形象生動,使得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就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對課文內(nèi)容有所感覺并產(chǎn)生情感,就需要引導小學生帶有情感地朗讀[2]。比如,在講解課文《爬山虎的腳》的時候,其中就采用了優(yōu)美的語言將爬山虎的腳動態(tài)化地描繪出來。當小學生在接受朗讀訓練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大聲地朗讀、要富有情感地朗讀。小學生要使得朗讀的過程中發(fā)揮良好的語言效果,就要對文章的語言有所充分理解,能夠從內(nèi)心深度以欣賞的態(tài)度進行朗讀,才能夠讓自己朗讀的聲音對課文內(nèi)容以生動地描繪。只有當小學生進入到課文所塑造的意境中,才能夠從主觀的角度對課文所描繪的內(nèi)容和自然景物以深入理解。
在《爬山虎的腳》中,課文對爬山虎的腳的語言描繪是非常生動的。當爬山虎的葉子剛剛長出來的時候,是紅色的,給人以嫩嫩的感覺。葉子長得很快,幾天就長大了,此時葉子就會逐漸地變成嫩綠色。當爬山虎的葉子很小的時候,并不會吸引人的注意,而是大大的綠色的葉子能夠令人感覺到很舒服,特別是暗中新鮮的綠,能夠給人以勃勃的生機。文章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語句,諸如“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一陣風拂過……葉子就漾起波紋”,這些語句非常形象生動,當小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就會自然地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爬山虎那隨風搖曳的綠葉。隨著朗讀的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情感,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就會逐漸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素質(zhì)教育為主,審美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內(nèi)容。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朗讀訓練,能夠讓小學生站在講臺上富于情感地朗讀,對其他的小學生可以起到示范的工作。對于小學生而言,朗讀并非易事,而是要求富于情感,且能夠朗讀中就要流露出情感色彩,讓聽者感受到朗讀者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僅僅是朗讀文字。為了讓小學生正確地朗讀,語文教師就要首先進行朗讀示范,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充分展示藝術(shù)魅力[3]。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在朗讀的時候,更多地勢模仿教師的朗讀風格,隨著對文章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就會主觀性地對文章進行理解,而在朗讀中也會呈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基于此而提高了語文課文的朗讀能力[4]。比如,在《一路花香》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朗讀之后,請一名具有較強朗讀能力的學生示范朗讀,最好的方法是以表演的形式,教師與學生來分別扮演文章中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破水罐由學生扮演,挑水工由教師扮演,教師還承擔旁白。兩個人的朗讀將文章內(nèi)容中所表達的深深的情感體現(xiàn)出來,讓其他的學生聽者就會感受到破水罐的奉獻精神,并對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以深入理解。相應地,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不僅是學習內(nèi)容,也是學習方法,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建立交流方式。將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小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發(fā)揮時效性。
[1]袁倫政.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5(09):42—43.
[2]林淑萍.談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6(06):52—52.
[3]劉玉玲.“讀 ”占鰲頭 “聲 ”動課堂——加強小學語文朗讀訓練四點談[J].新課程(下旬),2015 (11):385—385.
[4]卓嘎.淺談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0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