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明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柳林中學)
淺談如何將初中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
李發明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柳林中學)
我國正處在向公民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一個成熟的、穩定的公民社會作為依托。而初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正在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對初中畢業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將初中畢業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從而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公民力量后盾。從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意識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四個角度出發,分析如何在思想品德課中將學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
初中生;責任;公民
思想道德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點,同時也是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須接受的教育。眾所周知,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中,公民整體上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定是極高的。因此,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負責任公民培養的基礎。雖然公民社會中更多是仰仗成熟的法制,但是公民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則是法制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和諧社會的建設,越能促進公民社會的成熟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在思想品德課中著重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過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這是將學生培養成負責任公民的基礎和保障。例如,通過舉辦“雷鋒日”等活動,通過道德偶像的激勵和引導,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效果。
法制意識是一個成熟公民社會的核心,也就是說,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就是一個成熟的法制社會。所以,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所必備的條件就是法制意識。雖然在一個成熟的公民社會中,思想道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制意識同樣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一個人人講法,人人懂法的社會必然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有序運行,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必然要有較高的法制意識。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將本科中所涉及的法制知識列為教學的重點和中心,通過三年的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法制知識和法制意識,這是將初中生培養成負責任公民的核心問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現實生活中法律事件或者播放法制節目和法制電影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法制內容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法制意識的目的。
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一定要有較強的公民意識,也就是要有主人翁的思想意識,能真切地意識到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要為國家的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在政治學中經常提及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既要享受自己應有的權利,同時還要履行自己的義務。
1.權利
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一定是依法享有自己權利的公民,同時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堅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要重點講解公民的合法權利,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合法權益,從而培養初中生的主人翁意識,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2.義務
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一定要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成熟的公民社會并不只是體現在享有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還要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履行自身義務的教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作為國家的主人,要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是永遠的時代精神,是不可磨滅的支持中國人民進行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同樣,愛國主義對于將學生培養為負責任的公民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下的世界發展潮流中,民族國家仍然是人類進行自我認知和區隔的重要方式,世界遠沒有達到世界大同的發展境界。因此,在這種發展情態下,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之成為建設公民社會和培養負責任公民的動力和精神支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使學生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對民族的自豪感,有利于將初中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形態正在進行巨大的變革,公民社會的形態正在逐漸成形。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是,目前我國的公民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程度并不成正比,因此,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要加強公民社會建設的教育投入,以增強學生的公民素養,將初中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本文中筆者從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意識教育、公民意識教育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四個角度出發,為將初中生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提供了建議和方法,希望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的教學有所助益。
[1]李陽.思想品德課中的公民教育探究[D].渤海大學,2016.
[2]崔玉娣.中學生公民責任感培育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3.
[3]周麗娜.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公民意識養成及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