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櫻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我的“三效”課堂
錢櫻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一提出就引起了教師的關注與思考。希望能使“效率、效果、效益”三效一體。
效率;效果;效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個新名詞孕育而生,那就是“有效課堂”。我與所有的同行一樣把有效課堂看作教學的生命,希望能使“效率、效果、效益”三效一體,希望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效果,獲得最大的效益。
新教材在編寫上改變了原有的知識體系,每課內容中增加了許多情景圖片,提供了一些與知識有關的情境或素材,而正文的部分相對減少。教師若是再照本宣科,依教材講教材,就會出現一堂課不下10分鐘就上完,學生聽后也僅是一片茫茫然,搞不清重點、難點,搞不清學了些什么的結果。而考試形式從閉卷到開卷,分值到50分,教師、學生的積極性也在一點一點地消失,一系列問題直接呈現在了我們面前,就我的教學感受而言,我覺得導致低效課堂的原因如下:
低效課堂現象之一:教學設計模式化
低效課堂現象之二:情境創設形式化
低效課堂現象之三:課堂管理松懈化
低效課堂現象之四:教學評價簡單化
低效課堂現象之五:課后作業機械化
如何解決“教師埋頭干,學生無進步”這一現狀,真正改變課堂包裝的浮躁性,讓現有的課堂教學用最少的投入達成預定或更佳的目標,以最大限度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實現“三效一體”的有效課堂呢?
有效課堂對策一: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人們對教學和學習活動內在規律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如果思想觀念不改,單改怎么上一節課,怎樣講一課書,怎樣留作業,怎樣批作業,這樣即使能奏效一時,也決不會持久。”
我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理念下,學習不再是一種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需求,課堂是一個讓學生獲得知識與培養技能同步進行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既重視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和發現欲,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又注重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同學間合作學習。
有效課堂教學對策二:有效實現課堂以生為本
學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對象。教師必須時刻記住“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而“以生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就是把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把學生看成教學活動的全面參與者,看成有巨大潛力并具有獨特個性的完整的人,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全面發展。
在我的“三效”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好手邊的新教材,利用大量情境生動活潑的圖片,并用真實的語言加以描述,關注學生主體意識,不再把學生認為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教學設計時,我首先重視學生的課前準備。在導入環節中我巧妙地設置情境,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的題材,或概述故事情節,或渲染氛圍,或創設情境……目的是讓40分鐘的開頭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使教學在激活學生思維狀態下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九年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時,先播放了視頻《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結合視頻、插圖設問,由此引發討論。這樣的導入,讓學生體會到思想品德學科的實用性,同時激發學生“我要學”“我愿學”的意愿,讓學生課堂開頭就很快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
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行為要轉變。我的教材設計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習過程的探究,在課堂上我不再是演員,而是導演。例如,在進行九年級第3課《勤奮學習善于學習》的教學時,我改變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收集材料,自己上講臺講述學習的重要性,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效教學中我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欲望。借助多媒體信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靜態枯燥的教材融入三維空間中,從而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畫面,牢牢吸引住學生的視線,增強了明理和導行的效果。我的有效課堂上,每堂課都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或是PPT,或是Inspration……例如,在教學《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一課,先播放《鯊魚和烏賊》的故事,以趣引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這Flash中喚起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自我保護。在課的最后又播放了《自我保護歌》,讓學生在優美的歌聲中,鞏固了學習內容,又延伸了學習內容。
我認為: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教師最重要的使命將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創設來自生活的教學情境,打造一個民主、和諧、寬容的課堂,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探求知識過程的快樂,并在探求中生成新知識和新能力。
法國作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三效”教學中,我一改一成不變的節奏和模式,注意語言藝術,巧用幽默與諷刺,以此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巧妙引用詩詞、典故激發興趣,做到寓教于樂,更強調教學的節奏有條不紊,富于新鮮變化。因為我覺得如果每本書、每節課都一樣的教,我將永遠看不到孩子們期待的目光,學生將永遠厭煩枯燥的思想品德課程,不可能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思想,而預定的“三效”目標也永遠不可能實現。
有效課堂教學對策三:積極組織強化課堂管理
赫爾巴特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要想實現“三效”教學,那維護課堂秩序管理尤為重要。
我認為:維護課堂秩序最理想的是“恩威并重”“剛柔相濟”。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獲得學生的理解和寬容,做一名既讓學生深愛,又能出實效的教師,首先說話要有親和力。但在講究親和力的同時如果不講原則,該嚴肅的不嚴肅,處理違紀學生軟弱無力,學生就認為你沒脾氣,自然也不會把你放在眼里,也就可能出現喊破了嗓子,也鎮不住學生的情形,所以課堂管理還要有威懾力。當然作為教師,更主要的還是講課要有吸引力,絕不能讓課堂中的瑣碎小事影響了整節課的效果。
有效課堂教學對策四:激勵合理教學評價機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從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喚醒潛能、激發力量,促進學生走向成功,這是課堂評價激勵機制的重要原則。
傳統課程評價呆板、片面,學生也為考試的成績背上了沉重的包祔。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各科都強調培養目標的三大領域: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所以,我的有效課堂評價,除了加強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特別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引導。評價形式也是多層次、多形式,不搞“一刀切,齊步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給予及時、中肯的評價,使其在自己原有的素質基礎上得到發展,有所進步。而評價方式也是豐富多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配以形象、生動的評價鼓勵,常會運用贊美的話語、親切的微笑、鼓勵性的手勢、充滿愛意的撫摩等。
其實,當我剛踏入工作崗位時,也曾有過機械的評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我的點評是很籠統的“很好”“恩,對的”,而不加以分析評價,布置作業的批閱也是簡單的“閱”,學生根本不能收獲答題準確的喜悅,現在的我,課堂教學中注重氛圍的營造,評價也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將課堂的評價、課后作業的評價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評價相結合,全方位地衡量是否達到有效教學的效果,是否讓學生獲得效益。以免阻礙學生自主、生動、活潑地發展,導致學生望思想品德教學而生畏,幫助其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批判式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三效課堂中,應該有老師付出的努力,步入課堂前應該“心里有數”,踏出課堂時應讓學生“有所收獲”;三效課堂中,最基本的是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三效課堂中,最主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總而言之,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改革,如一縷春風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與做法。思想品德課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今天的課堂,不再要低效和無效,我們不再唱獨角戲。我們所追求的“三效統一,綜合評價”的價值觀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要讓學生收獲最大的效益。我永遠會記住:課堂是我們的,課堂也是孩子們的,我的課堂今后將與乏味、冗長作別,迎來更有效精彩的課堂。
[1]孟東海.淺談如何探究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2(28).
[2]王紅.高效課堂在動態中生成[J].文教資料,2010(9).
·編輯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