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林
(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學)
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淺析
楊海林
(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學)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研究,地理教學的整體模式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十多年的教育改革,總體發展不錯,但仍有許多值得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還需要地理教師繼續研究和反思。對目前地理教學中的現狀進行了簡單論述,并就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可以對地理教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地理素養;課堂教學效率;想學;愛學;會學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時間變短,要在縮短了的時間內完成以往的教學內容,這就必須向課堂要效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
初中生甚至部分高中生都認為地理是“副科”,普遍不重視。而且在很多農村初中沒有專業的地理教師,都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教師也不重視地理,可想而知,地理教學會是什么樣子。所以,首先要讓師生們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教師好好教,學生好好學,讓學生“想學”。
教師要告訴學生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自身包含了文科和理科,與生物、政治、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均有聯系,學好地理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地理對我們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如天氣預報、地震、泥石流、全球氣候變暖、環境保護等,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初中生上第一節課時,教師就要向學生強調以上兩點,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對他們自身是很有用的,同時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去認識,去體會地理的價值和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想學”。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一切,那么教師就必須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了新的師生關系——民主。教師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贊賞的關系。只有這樣的關系才是和諧的,只要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和學。有的時候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教師抓得越緊他越不肯學,他們就是不想屈服于教師的威嚴。所以只有師生關系變得民主了,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課堂氛圍輕松,學生就會自愿去學習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如果對某事物感興趣,他學習起來就很快,也會學得很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就是指學習興趣。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課堂效率就能提高不少。學習興趣可以說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那么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教師對地理感興趣
教師對地理有興趣,上課就會有激情,就會去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教師的情緒、行動就會感染學生。學生聽起課來就比較有精神,學習效率就會提高。
2.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
不僅僅包括地理知識,還有其他,比如歷史、化學、物理、政治等。地理知識本來就包羅萬象,初中生好奇心又比較強,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只有這樣教師上課才有話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聽”,昏昏欲睡,課后再去背誦。這樣沒有活力的課堂,大多數學生不喜歡,他們會對這樣的課反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教師講的東西,而沒有興趣,這樣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課堂效率就比較低。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就把學生吸引過來,讓他們對地理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4.開展地理課外活動
開展課外活動,留一些實際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課外去調查研究,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有效途徑。比如,讓學生去調查家鄉河流污染情況,讓他們去找出污染源,再讓他們去想方法解決污染問題。學生只要認真去做了,他們就會感受到河流污染的嚴重性,就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心,這樣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手段,只有成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愛學,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好知識。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才是地理教學的真正目的。
綜上所述,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取得高效率,教師必須轉變角色,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做好引導者、促進者,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掌握知識,不是被動地學習,有利于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掌握對其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
[1]馬國宏.談如何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5).
[2]于秀竹.淺談如何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效率[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7).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