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連育
(惠州市惠城區水口中學)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課進行的德育嘗試
徐連育
(惠州市惠城區水口中學)
近幾十年我國的教學體制不斷完善和改革,家長和學校逐漸提升了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度。思想品德教育概念理論性比較強,教學內容不夠具象化,與實際日常聯系較少,導致實際教學效率相對較低。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舉措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面對新課改的最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更改過去的教育思想理念,學校和家長提高對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手段,建立高效率的課堂學習方式,將德育學習融入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德育教學水平提高到新的階段。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如今其不僅作為政治教育的一種理念思想,更成為整個教育過程中的根本觀念。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才培養,讓綜合素質高的人才為社會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必須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隨著社會深化發展,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都實現突破性完善,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是值得思考研究的問題。
1.科學調查,看清局勢
多年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作用,新課改的部分內容和思想在落實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困境。展開科學的研究,努力認清落實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調整完善,促進德育的落實,發揮應有作用效果。調查發現,老師對于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認識有偏差性,導致新課改核心落實過于表面化,沒有真正發揮效果,學生探究研究的思想精神差。常見的狀況是為了完成德育教學目標,有目的性地安排給學生一定的任務,例如,讓學生給家長寫溝通信,使用形式化的教育方式,學生敷衍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根本沒有意識到背后的問題,也無法展開有效的思考,導致和原本的德育目標具有明顯的差距性。
2.改變思想,采取辦法
德育教學不僅是課堂上的一種教學項目,其應真切融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目標,教學思想和理念陸續發生改變,老師在教育工作中需要促進教學思想的變化,自身對德育的重要性具有明確認識,了解德育對學生未來長久性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初中生總體德育水平的提升對于社會總體文化素質、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響,教師學會和學生之間溝通互動、努力讓學生認識到德育教學的作用。根據實際狀況確定教學計劃,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提供更多的條件提高學生參與的概率性,通過各種實踐學習真正的德育觀念。
從生活方面考慮,首先解決學生普遍關注的現象或是實際問題。例如,初中生普遍的早戀現象出現,逃課行為,在網絡上消耗過多時間的問題、校園暴力問題等,初中生會對自身熟悉的問題感興趣,提升老師和學生溝通的可能性。通過實際問題深入分析,研究造成各種現象的原因,促進學生觀念的改變;其次德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父母對孩子產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原生態家庭對學生的思想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將思想品德教學融入家庭生活中,讓學生在家庭中尊重父母,對待長輩尊敬有禮。隨著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種高科技網絡技術普及到家庭中,德育教學中適當引用實際網絡案例,和各種熱點問題結合到一起,讓學生理解和認識社會。初中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不完全成熟,對于社會問題好奇心重,喜歡了解生活學校外部的信息內容,引入時事熱點培養學生認識能力,通過分析實際案例,了解社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參與興趣,提升課堂活躍性。
3.完善教學方法
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必需的過程,學校選擇的教學資源需要具有哲理性、邏輯性、科學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且由于教材的語言相對枯燥,容易造成厭煩心理。所以配合應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必然途徑。新課改后的德育目標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主體辨別能力,促進主體自學能力的形成,重視主體的發展狀況。德育要適度引導,讓學生不僅明白理論的德育含義,還需要自由應用到實踐中,師生之間共同進步。
(1)有效引導
德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德育品質,具體指社會中個體有目標性、有主見性地將不同形式社會規范和自身的行為方式內化的德行過程,是一種社會大眾認可的、接受的行為方式或是觀念體現,最終由個人主體進行加工后應用到各自的社會生活中。德育是社會主體認知的一種個體化的行為處理方式,受教育人員需要對總體形式的道德價值觀念、事情的好壞具有準確的分析能力,這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初中生是社會發展的未來,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短期內快速見到成效的教育工作,其系統化、復雜化具有深遠影響。思想道德老師需要高度重視自身工作的關鍵性,適當地展開道德牽引,提升道德觀念或是行為。
(2)學生主體的判斷
多年來國內的德育方式偏向于強制化方法,初級階段相關的內容,很容易確定為黨的基本路線,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延伸畫出新的枝干,然后尋找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基本內容,將枝干展開,直到把所有的知識點全部找到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上課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
教師帶領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后,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習到的思維導圖的知識自主完成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的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繪制思維導圖,并在班級上進行輪流展示,教師及時對學生繪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提高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能力,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思品課的幸福感。
2.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程
在教學思想品德課程時,教師要注重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獲得學習的幸福感。以“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采訪老人、利用互聯網搜集信息等方式尋找身邊的傳統文化習俗和傳統美德,學生根據獲得的資料和信息制作關于本地區傳統文化的展報。教師舉辦展覽活動,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觀看學生制作的優秀展報。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校本課程舉辦講座(比如,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是湯山碑、泉、洞文化為背景,可以帶學生參觀湯山本地的猿人洞、陽山碑材以及湯山猿人博物館),邀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事后學生可以動手制作優秀展報來展示活動成果。這樣,學生學習思品課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
3.利用案例法的思想品德教學課堂
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獲得學習的幸福感。以“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的學習為例,本單元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公平合作的意識。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最美校長李靈的案例:她是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在她的操持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為了使自己學校的學生能像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坐在寬敞的閱覽室里看書閱讀,李靈趁著放暑假,向爸爸要了200元錢只身來到鄭州,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通過展示李靈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案例,了解為什么李靈被稱為最美校長?李靈在辦學的過程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盡到了哪些責任?引起共鳴,問學生,作為初中生你們應扮演哪些角色?應承擔哪些責任?這樣在課堂上利用生動案例法,讓學生通過分析案例將知識化繁為簡,由枯燥乏味到生動有趣。這樣,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幸福感就會自然而然提升。
總之,為了實現初中思想品德的幸福教學,學校和教師要從思品課喪失幸福感的原因出發,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建專業性的教師團隊并在課堂教學時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思品課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的幸福感。
[1]傅晶晶.提升幸福感,提高初中思品課教學效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5).
[2]朱曉萍.做一個幸福的引路人[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1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