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英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中學)
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
廖海英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中學)
探究交流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擴大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展課本以外的知識,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的需求,實現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整合;高中數學
隨著人類步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課程整合,是在新課程實踐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容有機融合,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也是我們追求信息化教學的理想過程。
新課一開始,老師就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導入,把學生帶入教學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新課的呈現更富有吸引力。教師抓住時機,點出課題。之后讓學生們自由探討,處于興奮之中的學生很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和觀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互動,共同體驗生活中的數學這一思路。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明倡導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閱讀自學以及合作交流式的學習模式。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和文字等融為一體,生動活潑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探究過程的呈現,往往是教師通過提問探討、板書分析的辦法來解決。而使用多媒體技術后,教師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把課堂的教學設計成相應問題場景,在形象直觀的演示中,調動了學生各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多媒體課件將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直觀性融為一體,電腦畫面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有效化解了老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的知識面得以拓展,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使課堂探究更富有實效。
以前,學生的學習方式較被動、單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過程。現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過程變為:開放性、全球化的學生學習;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使課堂練習精彩紛呈,引人注目。
以前,我們小縣城的學生難以享受大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使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則輕松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有了遠程教育技術,任何地方的學生都可以聆聽教育名家的數學講課;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任何地方的學生都可以直觀形象地了解數學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小縣城的學生和大城市的學生一樣享受直觀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帶來的視覺與心理享受。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絡信息領域,充分地利用網絡信息覆蓋面廣、讀取方便、知識豐富、傳播及時等特性,促進高中數學教育形式的改革,豐富高中數學教學活動,提高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創造平等、合作、民主的師生關系,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的提升,促進了學生的想象力的張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愛好得到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綜合素質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我們的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這就要求學生要熟練地使用電腦,學會運用網絡平臺獲取大量的信息,學會準確快速地處理信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課程改革已逐步深入。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應用技術已深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我們高中數學教師教學的有效手段,促進了高中課堂教學的改革與發展。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資料,下載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運用到教學中,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通過不斷的學習,教師把所學到的信息資源及時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真正讓師生體會到信息技術資源在課堂中的益處。比如:數學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從互聯網上下載適合本課教學的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成課件,然后使用到課堂教學中,這種教學形式打破了以往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使課堂教學活動充滿張力與活力,教學更是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對學習感到趣味無窮。
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有效融合,這是未來課堂教學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未來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主要形式,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積極地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相結合的方法,來達到優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效率,改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效果,發展高中生的數學“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文瓊瑤.淺議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J].科技信息,2011(16).
[2]張天山,胡曉梅.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5(12).
·編輯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