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順
(重慶圖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關于中學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申順
(重慶圖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知識教育都相當重要,關乎其未來的發展。而從教育的角度上,家長和老師發揮的作用同等重要,甚至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性格養成和品質培養要更加重要。因此,關注中學生家庭教育是關鍵性的一步,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甚至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
中學生;家庭教育;家長會;交流;家訪;品質
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非常重要,家庭教育更是關鍵。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送孩子上學就是將孩子全權委托給學校,自己只負責孩子的生活。其實不然,家長是學生最親的老師,是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而且家庭環境的好壞還會影響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進而影響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家長送給孩子未來最好的禮物。家庭教育應該注意平等、親情、責任、榜樣、力量等,從情感教育深入生活影響,給學生最適合的良好環境。
家長的日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力很大,特別是在中學以前的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而在中學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叛逆時期,語言教育或是強壓教育只會激起學生的反感,進而導致叛逆。這個時期的家庭教育更加重視父母行為的影響力,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例如,家庭教育中重視閱讀的引導,培養學生好讀書的習慣。如果是父母在客廳看電視或者打游戲,而要求孩子去臥室看書,往往會產生不平衡的心態。即使父母告訴孩子,長大之后就可以看電視了,這也降低了“活到老,學到老”的說服力。此時,父母就要參與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來,父母中一個人可以做家務,另外一個可以學習與工作相關或者是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總之,在孩子學習期間,應該減少家里的噪音,陪孩子一起學習。另外,在平時多討論一些時事政治,從專業的角度評論一二,能給孩子帶來很好的影響,奠定他們的愛國情節,也有利于政治、語文的教學等。
從性格影響來說,父母應該做到和善待人,和他人接觸時,特別當著孩子的面,要做到親善而有原則,不貪小便宜。只有從自身做起,才能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家庭教育就是這樣的“無聲無息”,卻又充滿力量。
教師對學生的家庭教育也負有很大的責任,因為父母畢竟將較多的精力放在工作當中,對教育的研究并不深刻,在一些細節上并不注意。而老師有一定的教育經驗,對學生在校情況也比較熟悉,因此,增加家訪次數,和父母深層次討論學生,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有助于學生成長。
組織家庭活動是建立一個家庭的傳統,塑造一個好的習慣,也同時給家庭生活帶來快樂,讓家庭教育更有意義。組織家庭活動,可以選擇家庭成員都比較擅長的事情,例如打羽毛球,每周一次的羽毛球活動不僅能夠鍛煉身體,還可以加強內心的承受力,了解成敗的意義等;再比如唱歌,既可以鍛煉樂感,又可以抒發內心的不悅,提供了一個釋放心情的途徑,也是父母和孩子增進感情的方式之一。
在教育中發現,不少孩子抱怨父母不聽他們說話,而很多父母也表示,孩子不聽他們教育。其實“聽與不聽”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父母既不能只要求孩子聽自己的話,這個過程父母就有了聽孩子表達的義務,而這就是交流的關鍵。畢竟父母和孩子相差二十多年,是有代溝的兩代人,如果沒有恰當的交流,很難了解彼此的想法。可能原本是好意,卻會產生誤會。家長要和孩子溝通,可以在平時,多聽他們講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如果是比較內向的孩子,就主動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從而引導他們的生活趣事。或者發現孩子有不高興的事情,也可以講自己在上學時遇到的問題,旁敲側擊地給學生好的意見。時間一長,孩子發現父母的這些智慧,自然會向自己“求教”。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不好意思當面表達一些思想,可以建立一個郵件箱,有什么想法不好意思表達時,可以寫封有趣的信,表達意見,也傳遞情感。目前,孩子都有自己的通信交流工具,QQ、微信等,家長也可用此跟孩子交流,講一些平時不方便說的話。時代在進步,交流方式也要更新。但是最好的交流是面對面的,在情感奠定好了之后,還是要選擇最初的交流方式。
總之,中學生的家庭教育關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更是父母、孩子情感的絕對性的基礎。要合理利用身邊的一切,多交流便會少矛盾,多溝通便能多理解。父母更要以身作則,成為理論的踐行者,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1]張清林.對學生成長與家庭教育的探究與思考[J].東西南北:教育,2011(3).
[2]胡艷文.家庭教育對中學生素質教育影響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1).
·編輯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