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龍春
(浙江省義烏市第五中學;浙江省磐安中學)
高中語文教學的創新之路
曹龍春
(浙江省義烏市第五中學;浙江省磐安中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創新教學模式被廣大教師廣泛使用,打破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上發揮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高中語文老師應當采用創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穎的教學手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呈現出一個嶄新的教學面貌。
高中語文;創新之路;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也在日新月異地改變,過去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模式也過去了,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廣大高中語文教師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學平臺,使教學整體實現創新化。
創新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敢于將舊的教學理念轉變為新思維的教學方法,圍繞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始終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主要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努力探索和挖掘新知識。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不能一味地在追求升學率的情況下,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全面吸收和接納知識。
教育要與時俱進,教師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才能將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地運用于學生,更好地傳授給學生知識。例如,在講解《紅樓夢》一課時,單靠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可能無法全面體會當時的情景,把電視劇和電影片段與課文有效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把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因此教師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有效的創新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新課程的要求。
在傳統的教學中,高中學生的語文作業大都是多多益善,學生往往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應付差事,無法保證作業的高質量,導致對學過的知識記憶不深刻,失去了布置作業的意義。作業是對之前所學內容的一個總結,也是復習的過程。教師巧妙地設計作業,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語文素養發展為主要任務,讓學生勤于寫作業,從作業中發現更多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設計作業時,要改變機械式的作業形式,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設計充滿趣味性的作業,充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學習了《云南冬天的樹林》一課后,了解了作者描述云南冬天的特點,讓學生想象北方的冬天與南方的冬天有什么區別,一片樹葉落下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學習作者尊重自然,尊重和感受自然的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熟知的南方冬天寫一篇短文,并且課堂上說出自己寫這篇短文的意義,選取優秀的作文進行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寫作水平。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設計不同的作業,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學習進度也不同,因此教師要選擇不同層次的作業分配給學生,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習題。例如,在學習了《聲聲慢》之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背誦這首詩;說說詩中疊詞包含的情感思想和內涵,練習所學過的古詩,說出疊詞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比較《虞美人》與《聲聲慢》關于“愁”有什么區別。對于三個不同的問題,優生可以通過網絡查找資料,并且擴展性地找出問題,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性地回答問題,使學生的作業形式不再呆板、枯燥。教育必須現代化、靈活多樣化才能進步。
高中生由于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習任務繁重,教師為了學生的成績,往往會忽略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傳授知識的實施者,課堂上學生只有親身實踐體會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完善不足,從而能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讀、精度和略讀,讓學生帶著目標進行閱讀,通過自我體會和感受,形成清晰的對比認識,然后再聯系學習和生活中原有的認識,進一步領會課文的用意,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在不斷聯想中發揮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注重分析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創造力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思維,創造力才能發揮到極致。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課堂環境,使學生在和諧、輕松的課堂上充分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大膽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從而能夠展開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提出不同的問題,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案,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應新課改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合理地設計作業,優化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更加具有吸引力,語文教育的創新之路才會走得更遠。
[1]吳玉英.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才智,2016(9).
[2]王艷茹.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57).
·編輯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