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昆
(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高職高專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趙懷昆
(鄭州理工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11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專科教育培養的人才不斷增加壯大,鞏固提高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質量以適應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就顯得格外重要。而以就業為導向,建設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新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建立并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實踐性教學體系是必然選擇。
高職高專 就業為導向 實踐教學 教學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要將實踐教學作為專業教學的核心環節,通過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堅定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辦學方針,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更好地為區域社會經濟服務。但由于實踐教學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目前對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因此,加強對高職高專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對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1]
1.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不規范
實踐教學環節是一項技術性和規范性要求較強的教學活動,也是一項包括培養目標、實施措施、技術方法和考核為一體的完整教學制度,是整個實踐教學活動的依據。學校在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還存在有很多問題,主要是原則性的意見多,可操作的標準少彈性內容多,強制落實的少,實踐教學管理制度無法與職業能力訓練的特點相適應。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對實踐教學內容要求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甚至采取粗放式教學,刪減實習實訓項目,縮短實習實訓時間較為隨意,無法形成高職教育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目的。
2.實踐教學設備函待改進
高職教育同其它類型的教育相比,其特點是要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訓練條件和足夠的訓練時間,需要比其他教育有大得多的投入。但是,由于高職教育在目前還未得到全社會的認同,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學校教學條件改善的經費投入也不足,這就使學校的實踐教學的發展陷入了矛盾與困境中。辦學資金的匾乏實訓基地建設經費的不足,生均設備值偏低,學校不得不減少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次數和內容,導致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下降。
3.實踐教學環節的師資隊伍較薄弱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訓指導教師在待遇上存在有不合理之處,在政策上不利于調動教師從事專業實訓教學的積極性。國家對學校評估的政策促使學校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盲目向高學歷高職稱方向發展,忽視了“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使得從事專業實踐教學人員的數量和“雙師型”師資素質得不到提高,影響了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
4.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完善
如何監控與評價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與效果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目前,學校專業實踐教學中缺乏科學有效的保障與評價體系,對專業實踐培養的目標、項目、條件和時間無強制性的規定,使學生的實際專業技能水平與專業培養目標有較大的差異。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學校尚未完整的建立起一套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為標準,以科學的專業實訓規范為大綱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以就業為導向,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目標系統
目標系統的構建必須緊扣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它是構建其他系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它與職業教育的總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即設定學生通過實踐教學獲得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目標,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制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要充分吸收行業企業、技術專家、教育專家以及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實踐教學目標系統,而不是以傳統學科邏輯體系來設計實踐教學的目標。按照人才培養的規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將目標系統分解成專業知識目標、崗位技能目標、職業能力目標。專業知識目標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目標,崗位技能目標包括專業技能和職業資格目標,職業能力目標包括基本能力、綜合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后,逐步實現各項目標,在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上達到相應的水平。例如以“雙證制”為載體構建職業資格目標,將課程考核目標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接軌,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在完成課程學習目標的同時通過相應的職業資格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2]
2.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必須依托堅實的物資、資金和人力保障
基本設施是實踐教學開展的物質基礎,在建設和完善時,要注重專業特色與教學功能,主要包括實訓實習基地、實驗室及相應的配套設備。構建時可以參照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建設主體多元化,就是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要積極與社會企業聯系,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吸引更多資源向職業教育匯集,以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二是功能仿真化,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甚至真實的實訓環境,這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一些高職院校的實習工廠,在為學生提供實訓實習崗位的同時,還承擔著企業的生產任務,學生的實訓就是真實的工作,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三是資源共享化,要積極發揮和開拓實踐教學設施的作用,不僅用于學生實訓實習實驗,還可以作為社會企業職工技能培訓、技能鑒定的重要資源。[3]
3.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對師資水平對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關鍵作用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即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校應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來抓,積極調整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因此,一方面要安排專業教師、實訓教師到企業工作或實習,積累實際工作經驗,考取相關技能證書,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職業院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的政策”,加大力度聘用行業企業的技術能手來學校擔任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從根本上改變師資隊伍結構。在“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中,要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產學結合、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努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校園氛圍,激發年輕人學習職業技能的積極性。二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是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是一個學校人才水平的典型代表,其數量和質量決定著其所在院校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力。對于高等職業教育來講,高層次人才的特征是不僅是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還有高技能。各高等職業院校對人才工作十分重視,應同時抓好人才的引進與本土化培養。目前在人才規劃、人才觀念、人才機制、人才環境、人才培養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4.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合理的評價系統
開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是高職職業教育走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實踐教學活動和學生發展導向的監控,有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高校開展教學活動和評價監督時缺少社會行業企業的參與,是導致高職畢業生就業難以及社會需求對高技能人才不相適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各高職院校在開展質量評價時應該以就業為導向,更多地聽取社會意見,考慮就業市場變化,加強對職業崗位需要、學生需求的研究,避免開展一些知識技術落后或不實用的實踐教學活動,有效節約辦學資源;對專業的設置及時調整,做到人才培養有的放矢。而現行的評價制度對學生的評價局限在學生接受教育活動期間的表現和成績,缺乏對學生課(校)外學習活動以及就業發展能力的評價。采用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相結合,兼顧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重視學生課(校)外學習活動以及就業發展能力,是當前構建與完善評價體系的正確方向。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高職高專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不僅是高等職業院校或教育主管部門的責任,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任重而道遠。因此,從職業教育重要地位、職業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強化政策支持和監管保障等方面作了總體部署,這對高職高專教育職業教育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梁國民.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教育改革[J].企業導報,2010,(10).
[2]張晉.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姚永聰.高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