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琳
(遼寧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1)
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探究
趙琳琳
(遼寧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1)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逐步生活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成功開展,存在著很多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大數據的概念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背景下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方法。
大數據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戰 創新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曾經在2012年3月29日宣布投資2億美元來實施“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加強和改善美國的教育。長久以來,美國的教育始終占有領先地位,而其也是維系美國在全球領導能力的重要保障。此番投入巨資來改善教育模式的舉動,傳遞了一項重要信息――人們已經開始利用大數據來改變傳統教育模式,而這種改變也會給我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帶來很多機遇與挑戰。[1]
1.大數據的概念
根據搜狗百科顯示:大數據(Big Data)又被稱為巨量資料,它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最早提出“大數據”的概念,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的捷徑,而是采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技術的意義不是為了掌握巨大的數據信息,而是為了對一些具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換句話來說,如果要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的話,那么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就是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通過“加工”從而實現數據的“增值”。[2]
2.大數據的特點
大數據的特點可以總結為大數據的4個V,即Volume(體量浩大)、Variety(模態繁多)、Velocity(生成快速)和Value(價值巨大但密度很低)。
(1)數據體量巨大
數據量已從TB升到了PB級別。據調查,Google公司通過大規模的集群和MapReduce軟件,每月數據量的處理已經超過了400PB。而百度每日幾乎處理幾十PB的數據;Facebook的注冊用戶已經高達10億多人,每個月所上傳的照片也高達10億多張,每天產生了300TB以上的日志數據。數據的集合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范圍。[3]
(2)數據的類型繁多
據了解,傳統的數據集合大多都是結構化的。但是隨著互聯網數據的劇增,音樂、視頻、圖片等數據也在上升。大數據的生成更新速度非常快,通常以數據流的形式快速動態的產生,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有效利用數據的關鍵就是對數據流的掌控程度。
(3)處理信息快
秉承著1秒定律,便可以從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的獲取高價值的信息。這一特點也是和傳統的數據挖掘技術有著本質的不同。
很多的專業領域也利用大數據所具有的全面、系統的特點來進行研究。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可抓住這一機遇,可以通過構建校園一體化的數據平臺,匯集老師和學生在網絡進行問卷調查所呈現的數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順利進行,但在期間也存在著許多挑戰。
1.大數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
(1)學生的信息能夠完善和全面
大數據能夠為高校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信息。傳統的統計學生信息的模式為抽樣調查式,所得到的信息比較片面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學生的情況。不過,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高校可以通過電子技術如計算機、網絡等對學生信息進行全面的統計,能夠全方位的了解到學生的文化教育情況以及思想狀況,能夠為高校順利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礎。
(2)開展個性化教學,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也開始發生了變化。教師可以通過大數據來搜取大量的教學材料,并通過多媒體以及網絡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有利于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運用視頻、圖片、微電影等方式來實現師生的即時互動。此外,教師可以通過數據的分析來獲知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所發生的問題,對學生群體或個體進行針對性教育,如開設專題講座、開展網絡論壇沙龍、個別談話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從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
(3)即時分析數據來了解學生思想行為動態
教育者通過動態信息數據庫,對思想行為數據進行抓取和分析,可以清晰準確的獲取學生思想行為動態、三觀以及價值取向和所關注的社會熱點等,并以圖表以及多種多樣的構圖形式呈現出來。根據數據的科學性準確的分析和推斷思想政治教育的動態走向,從而調整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新契機
于2012年,聯合國宣布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之時,全世界便已經進入了數據主導的“大時代”。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數據在推動社會發展和變革中處于一種舉足輕重的地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人們用新視角和新方法去認識世界,特別是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種創新、有效的數據化手段來認識大學生的思想與精神領域等方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加客觀、全面的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為人們能夠在高校中順利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4]
2.大數據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1)數據過于龐雜,有用信息過少。
雖然大數據庫中有大量的數據,但是有用的信息卻非常的有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有效利用的數據相當匱乏,從而出現了數據多樣化的需求和數據供給間的矛盾。因為缺乏數據管理和服務體系導致了數據的集成度不高、種類過于單一的情況發生。此外,有些數據因為沒有進行格式化的統一而被丟棄,使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利用的數據互相關聯度降低。
(2)對大數據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來看,高校還是主要以傳統課堂教學和考試為主,缺乏創新并且不能動態把握教學質量和學生思想行為狀態。有的教師或教育者缺乏對大數據重要性和功能性的認識。除此之外技術的難點也是一個大問題,有些數據的提取與分析還是需要人工來完成,但老師或者受教育者大多數不具備這項技能。因此,難以適應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新變革。
(3)缺乏相關的政策和評價獎勵制度
高校運用大數據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應的教育政策、評價體系等激勵性政策制度,而且也缺乏各類資源的支撐。因此,教師或者教育者運用大數據來實踐教學的主觀動力不強,導致不能在高校中普遍進行。
(4)缺乏監督大數據下網絡信息安全的機構
“90”后已經成為高校的主要人員,他們積極活躍,思維開放,對待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同時自身的控制力與約束力相對較弱,大數據的不良信息很容易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隨之增加。大數據的信息繁雜混亂,監督機制也相對薄弱,因此高校學生很容易沉迷網絡游戲、在日常學習當中對網絡依賴過甚,出現“網癮”的現象,這樣高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很難能健康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大數據的背景之下,網絡的便利性和普遍性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們利用網絡欺詐社會大眾,向高校學生甚至小學生散布色情暴力圖片或者影音材料,甚至在網上肆意散播反動的思想。學生們會培養不正確的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有些反面信息造成高校學生的行為隨意暴力、缺乏社會責任感、三觀不正等問題,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大數據教育研究中心這幾年來運用大數據對學生思想行為進行理論和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人們也不斷的在理念和原則方面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方法和模式,而面對大數據時代下的許多問題和挑戰,高校應采取以下發展措施:
1.強化數據意識,各高校建立一整套屬于自己的數據庫
在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如果高校想要利用數據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將大數據意識融入到學校生活中。通過圖書館、教務處、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后勤服務中心等職能部門的共同合作,并在法律許可并授權的范圍之內,來建立系統性的高校數據庫。根據學生的上課出勤,圖書館的閱讀記錄,學校論壇的留言情況和校園一卡通的消費去向,判斷出近期內學生的思想狀態、價值導向和心理預警等,從而制定應對措施,這些數據都是了解學生思想與行為發展動態的重要基礎。
2.改變教學模式,打造個性化舞臺
可以根據對數據的分析,針對不同的受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與傳統的理論課面向全體學生、統一量化評比、注重整體質量教育模式相比,大數據能夠分析每個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也可以根據年級的不同、群體愛好的不同來開展相應的如講座、自主網絡學習、社會實踐、小組研討、觀看視頻等多種教育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與興趣,體現教育的自主性和實效性。
3.提升教育者的信息素養,優化高校師資隊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大數據意識,用積極創新的思維來看待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從而能夠更好地建立大數據思維。除此之外,高校應當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并且對思想政治教育者進行大數據的技術培訓,讓他們盡快并充分的熟悉和使用大數據所提供的資源與信息,培養教育者運用數據技術將他們所收集的散落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使用大數據的能力。
4.建立安全可靠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高校應設置相應的監督機構部門。一方面,要通過技術系統經常性的掃描高校網上各類信息服務的設置、運行狀況等。嚴格執行上網實名認證和信息審計,并且采用關鍵字過濾的方式,從而控制不良信息的趁虛而入。另一方面,高校要設立專人轉崗的網絡監督室,按照內容、網站等進行分類網絡跟蹤,并且及時進行跟蹤反饋,及時調整對外信息發布的策略。
[1]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6).
[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7.
[3]涂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57.
[4]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J].求是,2013,(4).
趙琳琳(1994-),女,遼寧錦州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