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妹
(江西省新余市新鋼中學 江西新余 338000)
網絡環境下的中學德育創新與發展*
盧小妹
(江西省新余市新鋼中學 江西新余 338000)
有效應用對互聯網給德育工作帶來的挑戰,必須使用創新性思維來重要認知中學生德育工作,要在結合德育目標的前提下,進行德育教育的深入改革。
中學 德育工作 互聯網環境 創新策略
本文從互聯網給德育工作帶來的新挑戰出發,探討德育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應當采用的具體的策略,著力解決傳統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惑。
1.對傳統德育內容的挑戰
網絡環境為中學生德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信息,使現實的道德問題和學生實際生活中的道德困惑集中的展現在中學德育教師和學生的面前,只用傳統枯燥的內容來進行道德說教已經不能滿足現實德育工作的需求。首先,現有德育教材中的內容在互聯網環境下顯得較為單一,傳統灌輸性德育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德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存在著著德育氛圍不順暢,德育實效性不足問題。其次,網絡德育內容新穎,教育教學形式靈活,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如何把互聯網環境的德育內容與德育課堂結合成為對德育教師的新挑戰,教師只有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與德育課堂聯系緊密,符合學生現階段思想接受水平的內容,才能對中學生起到有效的教育影響,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說服力。
2.對德育教學控制性的挑戰
網絡環境的本質特點就是內容豐富,觀點多樣,參與性強,要求學生在互聯網下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育和實踐活動中來,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有利于學生吸收德育知識,同時提高了教師掌握課堂的難度,教師必須隨時應付學生提出的各種道德難題,實現德育教育的延伸和補充。首先,現代德育課堂已經不是傳統的進行德育說教的課堂,教師必須在詳實的論證,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引領,以及情感的熏陶中才能使學生認識和認同德育內容,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權威性地位漸弱,而平等交流的功能越發突顯。其次,學生的信息來源日益廣泛,內容也極為復雜,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期學生會受到多種思想觀點的影響,教師與學生的思想碰撞在所難免,如果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消解學生的道德質疑,實現傳統現代的對接,用精華來戰勝糟粕成為對教師的重要挑戰。第三,如何引導學生在復雜多樣的思想觀念中進行深入的分析,用好每個事例與案例,這也成為教師把握課堂的挑戰。當前學生往往不能正確的認識某些道德案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必要的引導,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也成為教育難題。
3.對傳統德育方式的挑戰
傳統德育方式的作用不容抹殺,但是現代教育信息環境給傳統道德教育方式提空的空間不斷縮小,教師只有建立起與現代互聯網環境相適應的教學方式,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首先,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使學生產生厭惡的情緒,德育的教育方式必須與時俱進,這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巨的挑戰。其次,互聯網使教育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均不再受到嚴格的限制,如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心理,促進學生自我熏陶和自我心靈凈化已經成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課題。第三,現代網絡環境下的三維動畫等技術使傳統教學方式的吸引力大打折扣,這就需要教師用新鮮感和時代感強的新教學方法。
1.轉變傳統德育教學方式
現代互聯網精神以尊重和滿足個體需求為基本理念。在互聯網精神指導下的中學德育教學工作也必須從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要求中學生德育把課堂還給學生,運用互聯網渠道為學生創造認識和踐行道德準則的空間。首先,教師應當運用互聯網情境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空間,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置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活動中去。教師在教學準備時應當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與德育課程內容有關的視頻、圖片、音頻等資源,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德育課堂學習知識。其次,充分的運用互聯網站進行互動,以互聯網游戲和互聯網互動教育的方式,逐步吸引學生訪問紅絕網站、精神文明網站或志愿者服務網站等,為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渠道,滿足學生的道德實踐需求。第三,改革傳統的教學思路,運用情境教學與探究教學等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互聯網設置豐富的課堂活動內容,引導學生以卡通動畫形式學習德育知識。
2.打造新型德育班集體
發揮班集體教育氛圍作用對提高中學德育質量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運用互聯網提高班級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互聯網與班集體德育活動充分結合,打造有創新性的中學班集體特色德育課堂,發揮班集體的教育作用。首先,在班集體中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班集體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運用互聯網收集班集體建設宗旨,借助互聯網資源開展學生理想教育,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處理班級內部事務,提高班級勞動、紀律、衛生效率等,著力借助互聯網資源提高學生班集體的建設效率。其次,利用互聯網為課堂教學活動設置情境氛圍,結合班務會、團務會等在互聯網收集相關主題的學習資源,還可以圍繞互聯網絡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等,著力解決與班級建設相關問題。第三,班集體應當尊重每個學生,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自我的機會,教師可以結合網絡給每個學生布置為班級建言獻策機會,引導每個學生在網絡尋找資源,為班級發展提出意見建議。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建設中,體現出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存在感。
3.開辟校內互聯網德育論壇
現代互聯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交際空間,學生有了更好的展示和表現自我的渠道,學校還應當突破班級的限制,為中學生建立起更廣闊的德育教育平臺。首先,給學生提供校園網絡論壇,引導學生在校園網絡論壇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通過校園網絡論壇、學校德育工作微博等渠道開展實有廣泛互通性的德育工作平臺,引導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校內德育活動。其次,通過學校德育工作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等與家長建立聯系,引導學生家長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狀況,及時在微信群與家長進行溝通,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著力建立起溝通家長與學校的德育工作渠道。第三,在互聯網平臺及時聘請校內外專家給學生和家長答疑解惑,實現在網絡進行互聯網的教育模式,進一步通過網絡解決學生個體存在的思想道德困惑,引導學生向著更健康的方向茁壯成長。
網絡環境不僅改變了傳統道德教育環境,而且帶來了新的中學生德育工作方式和豐富的德育工作內容,教師必須采用新型的德育工作方法才能滿足學生的德育需求。
[1]彭曉雪.淺談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學校德育課中的應用[J].大觀周刊,2013,(07):131-132.
[2]林金輝.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生活化路徑初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46-48.
[3]徐敏杰.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4,(01):88-89.
“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DCF13002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