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華
(撫順市順城區長春學校 遼寧撫順 113006)
淺談如何用探究式教學法提升語文課堂活力
趙瑩華
(撫順市順城區長春學校 遼寧撫順 113006)
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感受:課堂上學生總有說不完的“閑話”,再加上總有幾個學生調皮搗蛋,教師稍有疏忽,教室里極有可能“炸了鍋”而無法收拾。在這個時候,好像只有拿出“師道尊嚴”,甚至大聲訓斥,課堂才會逐漸平息下來。有時也會出現另一番情景,課堂變得極其安靜,除了少數學生能專心上課外,多數學生面無表情,神情默然。本來豐富多彩、頗受學生歡迎的語文課,變得死氣沉沉。
探究式 提升 課堂活力
如何激發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熱情,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并把老師傳授的知識當作一種禮物領受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探究式教學法(Inquiry Teaching),又稱研究法、發現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己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
探究式教學法,就是讓教學的主體——學生,去自主探索問題、追究原因,也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參與意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創新能力等。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好探究式教學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學的載體與核心是問題,學習活動是圍繞問題展開的。探究式教學的出發點是設定需要解答的問題,這是進一步探究的起點。從教學的角度講,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考量,提出難度適宜、邏輯合理的問題。
2.通過及時點撥,誘導探究方向。
教師為了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學生不明白時可適當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要想起到高效的作用,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去探究,要注意探究問題的價值。
3.通過自主合作,訓練探究能力。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引導者,基本任務是啟發誘導;學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新事物。因此,必須處理好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
例如在課堂上可以交流“自學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的思維相互碰撞,撞擊出創造的火花。交流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交流,大家集體交流評價。學生對“交流成果”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大膽質疑解疑。
4.通過創新作業,激勵自主探究。
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教師課后布置的作業要改革,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可以留因材施教的作業,留課外閱讀的作業,留寫日記的作業。通過不同的作業進一步激活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進行探究式教學,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探究式教學方法不應單獨使用。
語文課堂教學已經用無數事實證明,單一的教學法會讓人產生厭倦的情緒,更何況是小學生的探究活動呢?探究活動本身就是令人費腦費神的事情,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大腦始終處于高度運轉的緊張狀態,長時間地處于這種狀態中,勢必會讓學生身心疲勞。不管探究活動有沒有結果,長此以往,學生哪里還有興趣去探究問題,甚至會因此害怕探究問題。
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應該把探究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有機融合起來使用。比如:可以借朗讀課文來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和體會作者感情的能力;借做游戲或編課本劇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借討論的方式來進行師生平等合作交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樣可以使一節課有張有弛,張弛有度,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該課時的學習任務。
2.處理好“探究”與“提問”的關系。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創新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我認為課堂提問仍然應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在實際教學設計中,很多教師往往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教師的提問完全取代了學生的探究質疑活動,誤以為學生和教師一起合作解決由教師預設的問題便是探究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半開放式的探究,或者說是一種討論式教學法。新課程改革的培訓教材上在提到探究式教學方法時,在“探究”的前面還加上了“自主”二字。何為自主探究,每一個教師都明白其中的意思——自主探究應放開手腳讓學生去“探索研究”問題。當這種自主探究的活動遇到阻礙時,才應由教師恰當地點撥,并巧妙地引導學生去解決。教師的提問只能用來彌補學生探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
另一個極端表現就是完全放開,任由學生去探究。腳踩西瓜皮,探到哪里就是哪里,探得多少就是多少,探究活動中缺少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的探究活動極其盲目。把“探究式”教學上成了“放羊式”教學!由此看來,在設計探究式教學時要避免這兩種極端。為此,在備課時,對探究的問題應該精心選擇,不應對什么問題都探究。因為探究的問題過多過濫,就會讓學生感到探究只是一種家常便飯,對探究活動產生“不過如此”的輕視心理,久而久之,探究活動就會失去它應有的生機和活力。教師一定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創造一定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究活動的氛圍,才會更加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更好地推動探究式教學法在課堂上的高效運用。
我校為了進一步倡導生態活力課堂,把提升“兒童學習力”作為生態活力課堂的重要要求,讓課堂真正促進兒童的發展,提出了以下五個方面作為生態活力課堂的重要參照標準。
1.“生態活力課堂”是學生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本”的課堂。
2.“生態活力課堂”是學生感受自然的、和諧的“情境”的課堂。
3.“生態活力課堂”是注重學生“體驗”的課堂。
4.“生態活力課堂”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課堂。
5.“生態活力課堂”是“愉悅”的課堂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的回答極富個性,這時教師要切忌扼殺學生的獨特觀點。面對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環境、時代變遷而造成的誤解,教師應適時引導,尊重并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要為他們不被文本所縛、不被同學發言所制的可貴立場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呵護、鼓勵。此時,教師再予以適時引導、拓展,為學生提供自我感悟的平臺,讓學生的個性得以放飛,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