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南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白龍江小學 遼寧沈陽 110000)
芻議小學國畫教學策略
王 南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白龍江小學 遼寧沈陽 110000)
中國畫的教學方法、模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和改進。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有其優缺點的,面對不同特點和年齡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由于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畫,教師、學生家長在評價作品時是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準,摹本都是教師創造出來或選擇來的東西,不必說,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硬讓兒童跨越幾十年的年齡界線,去適應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結果不外乎兩種,好的結果是少數癡迷于美術的孩子學“進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過早地、人為地讓孩子進入到一個莫明其妙的專業美術圈子里,成為美術教育的犧牲品;不好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美術太難學,索性與美術絕緣。他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與天生的美術表現潛能以及由此引導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被扼殺。故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我的國畫教學中,就拋棄傳統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如《熊貓》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熊貓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熊貓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熊貓的結構后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熊貓的生活習性,或者講述熊貓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步的練習,并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余地,給予創作的空間。
傳統的教學中是以教師傳授技法為主,重視畫面的構圖,每位學生在已有的框式下進行臨摹,學生最終只能成為畫匠。學生間的聯系較少,缺少互相比較共同進步的機會。我在課堂教學中如《猴子》一課,是讓學生觀看猴子在現實生活中的錄像,在分析猴子的結構特點以后再對用墨做了相應的要求,通過示范,學生對猴子的畫法了解了,再讓學生進行分析自己如何來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過練習,最后要求全班同學在一張長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畫。這時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同學間的協助精神得到培養。通過共同作畫學生能夠相互取長補短。繪畫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繪畫興趣也越來越高。
美國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學生對于學國畫有了一定的興趣,就要看教師的教學模式了,當務之急就是改變現存的傳統的國畫教學模式。我在從事小學美術中國畫教學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嘗試著拋棄傳統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我的教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1.欣賞中國畫,從感受到領悟國畫的藝術魅力。在名畫欣賞中感受美術作品本身蘊含的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和審美意識。中國畫,講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此,美術作品欣賞就是讓學生從感受作品到漸漸領悟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及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2.深入生活,擴展學生表現面。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實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兒童,而應找出能引起兒童興趣、刺激兒童好奇心的材料,然后讓兒童自己去解決問題。
3.寫生感受式教學。寫生,是美術學習、繪畫入門的基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國畫學習與創作也是離不開寫生的。但在中國畫課堂教學中,安排什么樣的寫生內容,怎樣進行教學,怎樣由寫生到創作表現,也是值得我們實踐探索的問題。
傳統的國畫教學內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鳥以傳統的單墨進行著,小學的國畫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貼近他們的生活。如描繪“我的家長”、“窗前”、“校園”等,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繪畫起來非常有勁,這對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得到培養,同時學生在進行繪畫時經常考慮到如何用筆、用墨和用色,這對學生繪畫綜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孩子在剛接觸中國畫時便在筆墨游戲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使之對國畫學習充滿期待并在每一次學習中保持愉悅的心情對學生在將來的中國畫學習中取得成就至關重要.小學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在教學形式上我是這樣做的。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并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
美國教育家羅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藝術教育中,藝術中介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運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完成。”所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標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施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有的更以前輩畫家成名作品為范畫,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表現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車、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臥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現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涼晚會等等。
總之,小學生的國畫童稚味濃厚,彩墨效果強烈,與其工具勾線填色相雙更為自由舒展,對繪畫語言的應用及表達能力均有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加強少兒對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接觸、理解、為進行其它形式的教學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也將會對兒童知識面的拓寬、想象力的豐富,形象思維的發達、創造能力的增強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