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凌
(陜西省鳳翔縣尹家務中學 陜西寶雞 721400)
初中生物教材中實踐活動的分析及教學策略
蘇 凌
(陜西省鳳翔縣尹家務中學 陜西寶雞 721400)
生物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生物實踐活動則是生物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同時還可以帶給學生真切的體驗,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感悟,進而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學習態度以及科學情感。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實踐活動進行分析和闡述,并且提出相關教學策略,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以參考和借鑒。
生物教材 實踐活動 分析 教學策略
在我國初中生物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實踐活動,其中包括資料分析、演示實驗、調查活動、探究性實驗以及觀察性實驗等。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對教材的圖表資料以及文字描述進行分析,進而獲得生物實踐技能,并且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對教材中的生物實踐活動進行有效分析,并且積極挖掘其潛存的教學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優化其教學質量。[1]
1.更加注重社會實踐
通過對生物實踐活動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社會調查占據大量的比例,調查內容基本與學生身邊的人與事有關,例如“調查社區變化”以及“調查環境變化”等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加強情感以及愛國精神,進而引導學生改變生活態度,強化學生振興民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
2.注重合作意識的培養
在初中階段,生物實踐活動更加注重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一些比較復雜的實踐活動都需要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成完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3]
3.實踐活動數量較多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生物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數量不斷增加,以北師大教材為例,其總共有188個生物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掌握操作技能以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并且從感性和直觀的實踐活動為教學切入點,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4]
1.強化基礎教學
隨著新課標的實行,生物教學更加注重實踐教學,其教材中充斥著大量的實踐活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認識水平,強化基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物實踐的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且注重對學生總結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5]
例如在進行“觀察血細胞” 、“觀察動物細胞結構”以及“使用顯微鏡”等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實驗的操作步驟以及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且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編寫報告的能力,保證學生綜合生物素質的全面提高。
2.發揮實驗演示作用
實驗演示是生物實踐教學的關鍵組成環節,教師一定要給予其充分的重視,實驗演示可以起到啟發學生的作用,并且通過學生的親自講解和操作,還可以活躍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想要充分發揮實驗演示的作用,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實驗裝置要提前準備好,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要進行提前操作,對效果進行檢驗,改進相關操作環節;第二,實驗裝置需要擺放在醒目位置,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看到;第三,實驗現象可以交由學生描述,并且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分析,進而得出實驗結果,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生物思維。
3.合理選擇教學原則
在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踐活動的設備條件、教學目標、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適應能力、認識水平,合理選擇教學原則。第一,先開展實踐活動,后進行知識講解,該教學原則更加適用于資料分析以及探究型實驗,例如“尿液成分分析”實驗,教師要先 引導學生開展實踐,然后通過對實驗數據以及現象的解讀,幫助學生對知識形成直觀認識,然后教師要針對知識重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第二,先進行知識講解,后開展實踐活動,該教學原則適用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實踐活動,例如社會調查,在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實踐方法和操作技能后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第三,一邊開展實踐活動、一邊進行知識講解,該教學原則適用于驗證性以及觀察性實驗,例如“觀察動物細胞結構”以及“顯微鏡操作”等實驗,教師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進行知識講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4.改進以及創新實驗方法
當前社會更加注重人才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社會的用人需求,對實踐活動進行適當的改進與創新,引導學生發揮智慧參與到實踐活動的創新中。
例如在進行“植物呼吸中的氣體變化”這一實踐活動中,由于季節原因以及實驗所需塑料袋無法密封嚴實,導致實驗現象很難取得預期效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減少石灰水以及使用黑色密封袋的方法,促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
5.挖掘實驗教學資源
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挖掘實驗中潛存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條件,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首先,教師要組織學生成立生物實驗小組,鼓勵學生主動走進實驗室,了解實驗設備以及藥品,并且根據自身愛好設計實驗,開展教學探究,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率;其次,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針對一些季節性實驗材料,要提前準備好,保證實驗的有序開展;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親手制作實驗器材,并且鼓勵學生運用手中的器材設計實驗,對學生創新能力、探究精神以及操作能力進行培養。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生物實踐活動可以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學生從全方位以及多角度思考以及認識問題,調動學生對生物學科和科學技術的興趣,促進學生可持續以及個性化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生物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1]馬麗娟.基于生產實踐活動改進農村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2]吳海燕.初中生物實踐活動的分析及優化實施策略[J].生命世界,2010,07:82-84.
[3]楊亞麗.初中生物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亮點及難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4]吳曉暉.初中《科學》生物內容與《生命科學》內容的銜接分析及教學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10.
[5]陳曦.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材2001年版本和2012年版本內容比較[D].廣西師范大學,2013.
蘇凌,女,生于1983年8月,本科學歷,生物科學專業,主要從事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