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西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第一初級中學 西藏昌都 854000)
實施科學策略,提高教學實效
洛 西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第一初級中學 西藏昌都 854000)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恰當、科學的教學策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遵循直觀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科學性等原則。教學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實施討論式教學、創設互助合作情境來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精神等。教師一定要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隨時代的潮流,積極探索教學之路,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初中數學 主體 積極性 探究 理念 合作
數學素質教育是面向新世紀的、高要求的素質教育,其主要目標是普遍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包括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抽象能力、數學符號變換能力、數學應用能力以及充分發展學生的各種需要。數學教育對于素質的培養主要表現在數學知識、數學觀念、道德品質、美學修養、思維方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及各種能力的拓展。素質教育與傳統應試教育相比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諸多方面有明顯的改變,給教師自主創新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同時也對數學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數學學科來講,由于它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知識是能力的重要因素,能力必須體現在對某種知識的運用之中,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必須鍛煉、提高能力,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學習新知識。數學中的德育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都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應該把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而無論是傳授知識還是培養能力,作為數學學科,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堂為載體。所以,只有注重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使學生掌握良好的數學基礎;只有注重課堂教學,才能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教學應該是創造性的活動,要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發展創造條件。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方法,為培養其終身學習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奠定基礎。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式的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課堂逐漸地被還給學生。學生有了明確的任務,又有了完成任務的機會,自然會精誠團結,互相幫助,共度難關。課堂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我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由你想的課堂定位使原本被動、沉悶的課堂大為改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維的深刻性、探究的精神均得到了培養,這節課采用的“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遵循了“創設問題、提出問題→合作交流,探索規律→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思路來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改變過去那種“接受式”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目標要定位于“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領域的發展,還要關注學生情感領域的進步。為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做到:變“教師主宰”為“教師主導”;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為“學生主動”;變“注重知識接受”為“注重知識發現”。只有注重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性,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穩步提升。比如,在教學“一次函數的概念”時,先在黑板上列出兩道緊貼學生生活實際的應用題,然后讓學生將式子列出來,再仔細比較兩個式子之間的異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次函數的定義”。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可以讓學生經歷“一般——特殊——一般”的過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數的概念。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同的個體形成的班級必然會有差異性,這對于教學其實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差異,組建學習小組,創設出一種合作互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小組中實現互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每個學生的異質性來分組,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優勢互補,形成共同的學習合力。在小組組建成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分配角色,劃分小組的策劃者、問題的設計者,領引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等形式去思考、探究問題。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學習內容,采用異質分組的辦法,將男生和女生、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和學習成績差一點的、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讓全班形成一種互補,實現互助合作。這樣既利于學生在學習時展開合作,相互影響,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積極合作、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全班學生一起學習、探究、討論,往往會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授有關正方形的幾何題時我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讓每個小組動手操作折出正方形后,來共同研究解題步驟,看哪一組歸納得準確、全面。教師就探究的內容和方法提出如下要求:(1)利用新折的正方形進行探索歸納;(2)從邊角、對解線等方面進行思考;(3)可以測量、計算、驗證作各自的結論。學生為了給自己小組爭得榮譽,都積極表現,很快就完成了本次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