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士穎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職業院校政治教學創新探索
宿士穎
(煙臺工貿技師學院 山東煙臺 264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化、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技術工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技術工人不僅需要有精湛的技術,更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勤奮的工作態度、優秀的人格品質。職業院校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造就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成為很多職業院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職業院校 政治教學 創新
職業院校在生源上要比普通院校差,傳統觀念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和壓力都很大,特別是在一年級的學生中,普遍存在著“沒有前途、混日子”的思想。職業院校的學生往往感覺自己是新新人類,思想政治老師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是他們的思想,從而不去理睬思想政治教師所傳授的思想。因此對職業院校政治教學進行探討意義重大。
1.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
(1)學生的學習特點。首先,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職業院校要經過三年的時間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高職生,任務很重,責任很大,難度很大。其次,學生選擇專業以及學校對專業培養的目標存在著比較模糊的觀念,在專業知識難度逐漸增加的情況下,導致學生對專業課失去了興趣。再者,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清楚定位,重視對自身素質的培養,但是也有很大部分的學生只重視考取更高層次的院校,進而忽視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影響了專業知識的學習。[1]
(2)學生的思想特點。根據職業院校的調查顯示:學生感覺壓力很大,很難發泄的占6%,學生感覺缺乏目標,迷茫盲目的占7%;學生感覺生活充滿生氣,豐富多彩的占34%;學生感覺前途未知,心情煩悶的占20%;學生以為將來的生活要刻苦學習的占22%;認為學生生活混文憑的占11%。職業院校和高等院校相比,學生對生活缺少明確的目標,對生活和前途感到迷茫和困惑。缺乏自信心和毅力,尤其對待政治教育表現的很冷淡,跟風或者不參加青年志愿者和黨團的活動,學生本身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缺乏社會公德意識,只考慮自己個人的利益。很多學生排斥集體活動和公益勞動,不愿意接受約束,對集體榮譽感相當缺乏。[2]
(3)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職業院校的學生自卑心理很嚴重。職業院校的學生屬于專科,學生和家長不認同職業院校,高考的分數也很低,導致了學生對前途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沒有太多的期望,同時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造成了比較大的心理壓力,違反紀律的事情經常發生,同時對老師的教育也有抵觸情緒,一方面想得到老師的愛護,學校的關心以及社會的肯定,另一方面在遇見困難和問題的時候,表現煩躁沖動,容易走向極端。為了發泄自己的不滿和引起他人的關注,制造一些惡性事件和破壞行為。甚至有的學生容易沖動,自控力相當差。
2.網絡帶給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
目前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職業院校帶來了挑戰。職業院校對網絡信息源的下降,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難上加難。現在職業院校的學生具有很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網絡使職業院校的學生加快了信息量的吸收,網絡深深地吸引了職業院校學生的目光。網絡上各種各樣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職業院校的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然而職業院校的學生由于其本身特有的特點,對網絡上的信息不能辯析真偽、優劣。嚴重導致了職業院校的學生深陷網絡不能自拔。網絡上的色情瘟疫、拜金主義以及享樂主義、暴力等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因此網絡為我國的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敲響了警鐘,提出了挑戰。
1.正視網絡和智能化產品的影響和作用,注重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文明的使用網絡和對待智能化產品
多媒體、網絡和智能手機正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和使用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政治課教學,把文字、聲音、動畫、圖像等信息按照教學目標設計組合在一起,直觀的傳遞給學生,不但可以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還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接觸實際、探究知識的良好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去參與學習、思考和探索。這比學生被動的從教師講授和教科書中去接觸理論、獲得知識,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率。但在享受了它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需注意,職業院校的學生基本都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和建立的關鍵時期,心理發育尚不成熟,極易受外界環境的暗示和影響。網絡犯罪,西方腐朽糜爛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文化入侵,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這些隨著網絡發展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危害巨大,如不積極應對,它將會弱化甚至抵消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努力成果。[3]
要充分發揮網絡的信息優勢和教育功能,首先在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客觀認識和評價網絡的積極作用和它的負面效應。教師不但要掌握如何運用網絡這一先進的教育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正確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網絡。學校可以開設網上圖書館,提供健康積極的軟件、影片和視頻資料用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甚至可以開放“網上論壇”作為與學生交流思想、發表正確思想見解的基地。針對個別學生的具體思想問題,我們還可以運用QQ、電子信箱為其提供單獨的指導和幫助。要知道網絡和智能手機之所以這樣被學生追捧,和它所具有的私密性是分不開的。現在的學生都強調個性和隱私,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要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我們就可以把網絡和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并利用它來開創信息時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充分考慮政治課的特殊性,使用多媒體等技術進行教學時要避免喧賓奪主,要時刻注意以“育人”為主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政治課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現力有時是無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比如對重大事件的“再現”。但職業院校的政治課教學肩負著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育過程,這之中有很多心理現象是很難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來為學生展示出來的。多媒體等技術雖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驕子,但它在課堂教學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應用它的目的是為了“輔助”教學,這是教師必須牢牢記住的一點。在課堂上,一切科學技術手段都必須為教學服務。如果過分夸大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喧賓奪主,勢必會導致人為物役,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挖掘網絡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安排教學任務,但同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教材,深刻領會教材中相關理論概念的含義,而不能只是圖一時的新鮮或者貪一時的方便。這樣我們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完成“育人”任務,實現政治課教學的教育目的。
3.選取教學素材,進行教學設計要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做到“以人為本”
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自己對事例的體驗性。課堂舉例要貼近學生的現實,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自己就是事例的參與者,真正把自己置身于這種情境中來學習和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理論的意義并恰當運用,從而達到知識和情感的內化。如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上一次時事討論課,引導學生用所學觀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甚至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政治知識,自主的提出在現實生活中符合或不符合所學觀點的事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如果學生所提出的事例具有普遍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討論空間,則在全班同學中進行討論,如果不符合以上要求,可以引導學生對所提事例進行合理評價,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導向。但對于學生所提出的不同觀點,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在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即使是偏頗和錯誤的觀點,點評時也要注意措辭,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需要。
綜上所述,一所能擔當起國家重托、人民期望的職業院校,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做人做事的正確規則。職校生不僅要為自己奮斗,更應該為社會服務。單純的狹隘的奮斗目標,如果上升不到理想信念,很容易被現實打倒。甚至當面臨困難、身處困境時,很多學生采用極端手段處理問題。因此,職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新時代條件下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
[1]王輝.淺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技巧[N].甘肅日報,2001年.
[2]張君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N].黔西南日報,2008年.
[3]馬東迎.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五個環節[J].學理論,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