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潔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永慶道小學 河北唐山 063020)
一年級口語交際之我見
——三“要”兩“不宜”
岳 潔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永慶道小學 河北唐山 063020)
新的部編教材提高了口語交際的重要地位,從一年級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在口語交際的練習中要注意以下五點:一、口語交際要側重“交際”;二、口語交際要看重“話語動機”;三、口語交際要明確“訓練點”;四、口語交際要求不宜“過高”;五、口語交際不宜“一本正經”。
一年級 口語交際 練習 興趣
新的部編教材把口語交際提高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充分地顯示了口語交際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從一年級開始就要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對于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這項訓練又能有效的練習呢?在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中我有一些自身的體會,總結了以下五點拙見:
“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不能把口語交際簡單地等同于聽話、說話,它還包括交際過程中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概括、歸納等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等,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只有讓學生多種感觀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切實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边@是我在百度百科中找到的有關口語交際的一段話。這段話中特別引發我注意的是口語交際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聽話、說話”。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口語交際不只是“你說,我說,他說”其他同學只作為觀眾傾聽,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真正的“交際”起來。想想自己上過的許多口語交際課,似乎都是“你說,我說,他說”的課。總是先出示了一個交際話題,然后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同學站起來面朝黑板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就是教師相機點撥總結。最大的變化,也不過是請同學到臺前來,面對全班同學來介紹。這樣的課也許更應定義為口語表達課,因為孩子們只是表達了各自的想法,卻缺少真正的交流和交際。真正的交際,更多的是面對面的聊天、交流,這個過程有語言的交流,有目光的交流,更有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一年級上學期我設計了一堂口語交際課《聊聊身邊的事》,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完成的。首先我先設計了一個情境:由詢問今天是否開心開始,讓孩子真正聊起來。讓孩子明白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才是交際。然后讓孩子學會追問原因,讓交際深入得以繼續。在孩子們對聊天有了認識之后,再次創設了一個情境:老師帶小丑面具吹響口哨,但只有一半的同學看到,另一半的只是聽到了聲音。之后讓兩部分的同學進行交際:說說自己聽到的,詢問對方看到的,再談談自己的想法。孩子們有交際的欲望,也有交際的話題,老師再點撥交際時要看著對方的眼睛這樣的交際要領,這樣的課堂還是頗受孩子的歡迎。整堂課我力圖讓孩子們面對面,老師和孩子面對面的對話聊天,力圖體現真正聊起來的口語交際課。
前不久無意中看了潘新和教授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不為什么寫作》①。文章中提到大家認為寫作是為了應付考試,是為了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是為了生活中經常要用文字與別人交流……甚至提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來分校提到的“學習通過寫作”的口號,即在各科的學習中,以寫作的方式來獲取知識,來推動、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有助于體現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潘新和教授對這樣的觀點都不茍同,他明確的表示寫作不為了什么,不為了“應世”和“應試”。寫作既不為了實用應付生活世事,更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因為自己想寫,有這種傾訴和表達的欲望。寫作動機來源于自己的心靈深處。這種觀點很是觸動我,細想想,很是有道理。所以我想,口語交際也是如此,說話更應有“話語動機”,不是為了說話而說話,要有那種不吐不快的欲望才好。那么為口語交際課設定一個情境,讓學生發自內心有表達的欲望,樂于表達,就顯得尤為重要。什么樣的情境更好呢?我想到,創設的情境如果是現在進行時,也就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那么這個情境會更真實,也更讓學生有說話的欲望和動機。而不是老師課上給了同學們一個任務,同學們為了這個任務去完成口語交際。那什么情境會更自然一些,不太尷尬為難,又能引發學生的興趣。我想到的就是一個字“玩”。玩什么?我想凡是能搬上課堂的,孩子喜歡的,都在選擇范圍之內。前面提到的《聊聊身邊的事》這堂口語交際課,我選擇玩的是小丑面具。讓一部分同學不能親眼看到,于是這部分同學自然就有了想知道的欲望,有了這個欲望自然就有了聊天的動機。于是就有了孩子們第一次聊天:聊到底發生了什么。然后滿足沒看到孩子的愿望,讓所有孩子看到這個面具之后,再出現不同樣子的面具,讓孩子們和我一起玩,這個過程中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樣子(胡子吹飛的;一個胡子動另一個不動的;兩個都吹不出來的),這樣有趣的地方就更多了。再讓學生聊天:交流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我想這樣的安排是順應了孩子想交流想表達的欲望的。我想這樣有“話語動機”的口語交際課就會顯得更真實自然一些。
任何一次口語交際訓練之前都要明確訓練點,訓練要做到有目的。新的部編教材對口語交際的編排是非常用心細致的,構建了口語交際的目標體系,細化了學段的口語交際目標,每一個口語交際的目標非常的明確。所以不論自己選擇了怎樣的情境,設置了怎樣有趣的話題,心中都要裝著口語交際的訓練目標,切忌天馬行空,脫離口語表達的訓練體系。今天我所設計的《聊聊身邊的事》這堂課,所完成的訓練目標就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個口語交際所設立的兩個目標:1“看著對方的眼睛”我在課上總結為“四目相對”2要能自然引起話題,形成自然的交際情境,我在課上總結就是你有來言,我要有去語,即來言去語。并且學習用追問的方式引發話題。第一個訓練點“四目相對”從上課伊始就先被提出來,從簡單地模仿聊天開始著重練習,貫穿整個口語交際。這是聊天的禮儀,適于先掌握貫穿整堂課,我認為不僅要貫穿這堂口語交際課,而且要堅持在以后每堂課。讓學生能擁有這樣交際的禮儀。第二個訓練點,從師生互問心情時,做出示范,聊天就是有問有答,有來言有去語的。然后創設了玩面具游戲的兩個情境,讓學生自己聊天,從同學們聊看到了什么情形的“來言去語”到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言去語”,其中是有滲透的。我想滲透給孩子的是聊天既可聊看到的,也可聊心中所想的。因為聊有趣的,是摻雜了自己的喜好、選擇、是經過思考的。(甚至可以直接聊自己喜歡這個面具,也想玩一玩。那這就更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了。)總之,整堂課的設計,必須圍繞著訓練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新的部編教材,把口語交際放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位。周遭一片贊揚之聲,認為對口語交際的重視,必定對寫作能力提升起到積極作用。但也有老師在擔心:口語交際做為一個教學內容,作為要進行的一種“訓練”,作為要掌握的一個必備能力,當它成為一個如“寫字詞”’“背課文”一樣的任務時,孩子們的興趣自然就會淡了很多。所以一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在花些心思創設些有趣的情境讓孩子樂于表達的同時,讓課簡單一些,讓一年級的孩子能夠表達,讓孩子在沒有太多要求,也沒有太多難度的口語交際課上輕松愉快地聊天,這樣快樂的課堂體驗是不是就為口語交際課的好感度加分呢?以興趣為第一前提完成的訓練,是不是就能最大程度地使口語交際課變得可愛些,受歡迎些?[1]
這里的“一本正經”在我心里是有兩種情況的。一是專門的口語交際課,教師不宜一本正經。尤其不要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節口語交際課”為開場白。這樣嚴肅的開場本身就會給孩子帶來一種壓力。建議直接進入情境,比如以游戲開頭,或是就以聊天直入情境。前面提到的這節口語交際課《聊聊身邊的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在不同的年級都可以去做,只是完成不同的交際目標。但無疑,不論在哪個年級去上,如果從題目入手導入,我相信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不會感興趣。我這堂課是從聊天開始的,接著自然走入游戲環節,學生并沒有帶著什么任務走進課堂,歡樂就會多一些,學習也輕松些。二是,口語交際也不必只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一本正經”的訓練。在平時的語文課上也可以適時地進行一些小的練習。記得在學習拼讀拼音nín時,我們就進行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說話交流環節。有一位同學站起來組詞說“您好”時,我回應:有您好,還有你好,你知道什么時候用“你”什么時候用“您”嗎?孩子們說了:和同學說話用你,和長輩說話用您。于是我就說:“那我們現在就來試試,我說了你什么,你也同樣說我什么。”我叫起一個小女孩說:“你真聰明。”她也說“你真聰明?!蔽肄D向全班問:“可以這樣說嗎?”有的同學就意識到了要用您,于是就喊了出來。我就再和這個女孩進行對話,她就改成“您真聰明。”又練了幾個“你真可愛”“你長得真高”之類的后,我叫起一個男孩說“你真帥!”他站起來也對我說“您真帥!”全班哈哈大笑。我問:“男孩一般都用帥,可夸女孩要用什么更合適?”有同學喊:“漂亮”。于是我再次和男孩對話,他就改了過來。在這個小練習中,我想不僅練習了和長輩說話的禮貌,還無形練習了用詞的準確。這樣的小練習有趣輕松,也會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訓練起到一定的效果。
這只是我作為一個一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的最真實的感受和體會,相信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口語交際的教學會愈加成熟,方法會愈加靈活,學生對口語交際愈加感興趣且能力會愈強。
[1]田萬海.數學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