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波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楊匏安紀念學校 廣東珠海 519000)
我讓“定時炸彈”啞火了
吳慧波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楊匏安紀念學校 廣東珠海 519000)
開學第一天,我們班新轉進了一位男同學,叫邱大(化名)。為了了解這位新來的同學,我找來他做的插班生考試卷。看了試卷,我的心像潑了涼水一樣,拔涼拔涼的。我感覺這是一位不光成績很差,做事態度也是相當不端正的學生!試卷上寫的字龍飛鳳舞,答題沒一個完整的,還在空白處亂涂亂畫。第一周的觀察,印證了我最初的判斷,同時還發現,他還特犟。上課時,他在下面玩東西,老師提醒他,他斜眼瞟一瞟你,嘴巴嘀咕著,好像在說:怎么啦!干嘛?
導言 了解 尋優點
如果老師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提醒的語言稍加嚴厲,他立馬轉過身,面向側邊坐著,根本不當回事。晚上的作業,多次是以忘了裝進書包為理由而欠交。交上來的幾次作業,也是潦草無比,計算題隨意寫一個答案,三步解答的應用題隨便寫一、兩步,而且不寫“答語”,每次作業基本上是空一大半不做!通過與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師交流得知,邱大不僅是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而且性格倔強,有很強的叛逆性和暴力傾向。短短一周,因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已經跟同學打過兩次架,還在課堂上發脾氣,跟老師頂嘴、摔筆、拍桌子,發飆過兩次,把其他同學都嚇著了。班主任提醒我注意,千萬別惹到他,他可是一顆定時炸彈!我知道,考驗我的耐性到了,要教育好這樣一位特殊的孩子,可真要三思而后行。我得想辦法讓這顆“定時炸彈”啞火。
一般來說,“問題學生”的出現多與家庭教育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面對問題學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全面了解,弄清問題出現的內因和外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我通過與邱大家長的溝通交流得知,因為家長工作的原因,該生從小由爺爺奶奶一手帶大,十分嬌寵,上學時才來到爸媽的身邊。媽媽總覺得虧欠了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過分溺愛、放縱,逐步使孩子有了“我是天下第一”的心理。低年級時還不覺得有什么問題,慢慢隨著孩子的長大,到現在四年級了,媽媽也覺得問題越來越嚴重了。他媽媽說:“這孩子真像一頭犟驢,在家稍有不如意,就與我對抗著來。他個頭比我高,比我大,我是打也打不過他,說也說不過他。孩子就是怕他爸爸一點點”。爸爸是一位看守所的教官,情急之下的他,常用打和罵來維護自己的威信。這下讓我明白了,靠打和罵教育出來的孩子,老師的嚴厲批評在他那兒可是起不了作用的,對滿身是“刺”的孩子,采用“溫柔政策”或許能起點作用。
其實,每個問題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是脆弱的,很渴望別人的認同和贊賞,很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只要他覺得你值得信任,他甚至可以對你完全打開心扉,跟你交流心靈深處最寶貴的秘密,而一旦遇到了粗暴的管理模式,他會把心靈的大門緊閉,長期下去,有的性格會逐漸孤僻下去,言行也容易偏激,對自己對他人將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小問題進而就會慢慢演變成了大問題。
面對看似一無是處的邱大,我抱著拿放大鏡找的決心,努力地去發現他身上的優點,并進行放大表揚。記得第一次表揚他,是在上課鈴聲響起時,我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說:“現在坐得最端正的是邱大同學。”他楞了一下,立馬挺了挺身子,眼中還露出一絲的不好意思。沒想到就這一句簡簡單單表揚的話,讓他在大半節課的時間里,都能認真的聽課。隨后,我又有意讓他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并再次表揚他聲音響亮、回答完全正確!不知不覺中,他堅持了一整節課的專心和認真。我的心震撼了,問題孩子是多么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啊。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時不時地抓住點滴機會表揚一下他。課堂巡視時,經常有意地摸摸他的頭,輕輕一句“真不錯,這題做對了”,“這么快就做完了?把過程寫完整就更好了”“原來你的字還蠻漂亮的嘛”。一次次別有用心的表揚,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重視,滿足了他那強烈的自尊心。對老師私底下委婉提出的行為要求,也不再是那么抗拒了。我也適時告訴他,真正的男子漢該怎樣對待老師,對待同學,對待自己的父母。逞強好勝的他不再與我發生正面沖突了,見了面還主動問聲老師好。我的課,他一般都能認真聽,考試成績也在慢慢地好轉。雖然作業還是時有欠交,但從交回的作業看,他并不是沒有做作業,基本上每次作業都做了,而且比原來認真多了,就是經常忘記裝進書包。
我知道,在邱大這種孩子身上的教育成功,很難保證持久有效,反復是常見的現象。當他們的壞行為壞習慣又冒出來時,不要上綱上線,千萬淡定。每個孩子都是在行為的反復中成長的,兒童教育的特點就是反復抓,抓反復。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南風和北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一開始就拼命刮,企圖一下子把行人的大衣掀掉,哪知道,風越刮,天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緊。南風則不同,它徐徐地吹拂著,讓行人覺得天暖衣厚,開始是解開衣扣,繼而脫掉了大衣。結果是逞強好勝的北風輸給了溫文爾雅的南風。
這則寓言給了我極大的啟示: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得講究方法。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就應該像南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多給孩子們一些愛心、耐心與信心,多給他們一份尊重與理解,讓他們能在愛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