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芹模(福建省廈門市第三中學)
重視物理實驗素養,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陳芹模
(福建省廈門市第三中學)
物理學科主要以實驗為基礎,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有助于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物理實驗;實驗素養;動手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基本結構和物質運動一般規律的學科。其理論結構運用數學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以實驗作為檢驗理論正確性的唯一標準。可以說,物理學是一門實驗學科。進行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根本方法,也是培養學生物理實驗素養的有效途徑。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做到事半功倍。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應多做實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在多年的物理教學中,我深知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幾點看法提出來供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對教育而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物理實驗,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物理現象得以體現,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引導學生動手進行物理實驗,讓學生感受實驗的樂趣
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在日常的物理教學中,授課教師應及時把實驗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自主完成教學實驗,自主進行實驗的起始階段,教師要強調實驗目的性,否則,學生僅僅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不會特別關注實驗現象,學生在此過程中也體現不出積極的一面。學生只要參與進來,教師便可在日后的相關教學中逐步完成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思考和積極探索。在進行實驗的同時,能充分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方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在講物體的密度測量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在學生進行實驗的同時觀察實驗中存在的錯誤操作,并進行正常的步驟演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動手進行實驗。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
2.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望,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學生的身心還在成長階段,對很多事物都有求知欲。教師此時可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結合教學多聯系一些物理現象。例如,在講解摩擦力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自行車,提出一些相關問題。例如,自行車車輪為何存在凹凸不平的花紋,自行車為何能行走,自行車剎車以后為何能停止等,通過采取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按照老師之前提出的教學任務進行學習,學生為了解惑,會認真聽講并積極思考。這樣,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將生活現象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
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有趣的物理現象。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引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對現象進行提問和解決,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這樣一方面,學生會感受到物理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絕大多數樓房中,都采用光控和聲控結合的燈。若僅僅采用聲控燈,即使在光線較強的白天,若樓道中有聲音,燈也會亮,這樣就會造成電能的無端損耗;若僅采用光控燈,即使在無人行走時,樓道中的燈也會一直亮,同樣會損耗電能。而這種樓房燈,只有在符合光線較暗和有人使用兩項要求時,才會發揮作用。學生在課堂上了解到這種電路原理后,能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運用到生活中,不僅節約了資源,還增加了學生的榮譽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4.巧妙利用多媒體工具,完善抽象實驗
物理課堂中不少實驗是普通的教學實驗無法涉足的,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復雜的物理實驗,彌補課堂實驗的不足,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物理知識,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云霧室”時,我們不可能把云霧室搬到課堂上拆卸開供學生學習和觀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這樣,不僅可以演示其操作,還可以展示云霧室的內部構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
物理實驗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動手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加強學生相互交流和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當前我國應試教育的現象十分嚴重,不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僅僅關注到實驗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并不重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真正的學習成果,甚至有些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不愿給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機會。這樣,就失去了實驗教學的真正意義。
利用年代排列上的特點來輔助對相關內容的記憶,增強記憶的效果。
4.比較記憶
利用比較的方法對性質相同或比較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分析,發現其異同點,可以加深學生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也有效減少了記憶內容。比如,對中國近代史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以及《辛丑條約》的內容進行比對,清楚地了解中國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又如,清朝末年在列強要求下出臺的“門戶開放”的政策,可以與我國現行改革開放的政策進行對比,分析為何同是開放的政策對中國的發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
5.諧音記憶
采取諧音的方式對記憶難度較大的歷史知識進行串聯,集合成十分簡練的句子,就能有效降低記憶難度,幫助學生記憶。記憶的內容可以各個方面比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發生的區域等。例如,中國近代史中第一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在戰敗后同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條約的內容中開放廣、廈、福、寧、上五個通商口岸,并割香港島給日本的條款,可以將其處理成:“寧上廣州,不下香港”這樣的句子,其中“寧”指的是寧波,“上”指上海,“不”指福州,“下”則指的是廈門,再加上句子中的廣州、香港就能輕松記住這部分內容。
6.提煉“核心詞”
對歷史事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后,找出其中的重點,并將其提煉成比較有特點、利于記憶的“核心詞”,將其當做相關內容的記憶載體,可以大大提高記憶歷史知識的效率。而且這種方法可以大范圍地應用,作為歷史知識記憶的常用策略。例如,“四提倡,四反對”這樣的關鍵詞可以幫助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進行記憶。又如,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提煉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這幾個關鍵詞,分別指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兩條鐵路;康藏、青藏以及新藏三條公路;鞍鋼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制造廠和沈陽機床廠四個主要工廠。
初中歷史知識的記憶是一個難題,但是如果能夠妥善解決這一難題,難題也能成為提高歷史成績的突破口。因此,在對初中歷史知識進行記憶時,要結合自身的實際,講方法、講策略,爭取發現適應學生個人特點的記憶策略,從而提高記憶效率,達到學習目標。上文提到的種種方法可以供學生進行嘗試,此外更多有效的記憶方法還有賴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1]王洪淀.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記憶法[J].學周刊,2015 (11).
[2]陸琴芬.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陳學東.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歷史記憶能力[J].中華少年,2016(7).
·編輯王團蘭